50年前的夏天,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Richard Milhous Nixon)分別在1971年7月15日及8月15日發表了兩次震驚世界的電視講話。先是在7月15日,就在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秘密從巴基斯坦到北京會見周恩來總理後的數天,尼克遜宣布會在翌年2月訪問中國。這從此改變了中美關係和人類歷史的軌跡,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新冠肺炎肆虐已逾一年。若以每日新增案例為指標,全球情況並沒有好轉。最近的80、90萬宗,是2月時30、40萬宗中的兩倍多。一些國家如美國和英國,由於疫苗接種計劃順利展開,新增案例自年初起大幅減少。但在其他國家,情況並沒有穩定下來,稍有不慎,便會出現如印度最近的慘況。現時全球都寄望於疫苗,但疫苗的供應有先後之分。高收入國家已購買的劑量,是成年人口的兩倍半,但中收入和低收入國家購買的劑量,只及成年人口的1/3。
最近,新疆的棉花成為國際重要議題,使平凡的棉花,再度引起關注。若論單一商品,今天的棉花,遠不若芯片、石油或黃金那麼受人重視。然而,大多數經濟體由農業邁向工業,初期都以紡織業為主,而作為農產品的棉花,是紡織業的主要原材料,也可以說是經濟發展由農業到工業的橋樑。不單如此,棉花及其有關的紡織業,數百年來均與全球政經發展緊密地交織一起。這裏就棉花對全球經濟發展作幾方面簡單的回顧。
拜登上台後,白宮摒除了特朗普時期誇誇其談、不幹實事的作風,各種政策重上軌道,特別是應付新冠肺炎和處理肺炎帶來的經濟後遺症,都顯得積極進取。也許由於壓制疫情和提振經濟是當務之急,其他政策都要讓路。以外交政策為例,拜登在上任約兩個星期後才在國務院作簡單的闡釋,但其中有關外貿方面着墨不多。不過,我們仍可以從拜登在競選時對有關問題的論述、和他上台後執行的政策,了解他的政府怎樣處理美國的外貿問題。
在2018年年中至2019年年底期間,中美貿易戰是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焦點所在。雙方就進口對方產品徵收的關稅,以及輪流在兩國舉行的多次貿易談判,均牽動市場的投資氣氛。經過多番努力,中美最終達成一些共識,並於去年1月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隨着新冠肺炎的出現和美國的總統大選,貿易戰已不再是重要的議題,媒體亦甚少提及。當然,這並不代表中美經濟摩擦已告一段落,只是轉移到其他戰場而已。
歷史上很少有哪一年不到年中便已確定寫入史冊,成為歷史長河的分水嶺。2020年就是這樣的一年,而我們都身處其中、親歷其境。 一年前疫情還未出現的時候,全球經濟已受到好幾方面的趨勢影響。比較直接的是美國以國家安全為藉口的保護主義,具體表現在中美貿易戰上。但特朗普政府針對的不單是中國,還有其他貿易夥伴,甚至是以美國為首所建立的全球自由主義貿易體系。像世界貿易組織(WTO),因為美國屢次反對有關候選人的提名,目前既無總幹事又無貿易爭端上訴機構成員,偌大的國際組織形同虛設。
The article 《美國國債能持續擴大多少?》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lumn 「龍虎山下」
The article 《美國貨幣政策新框架》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lumn 「龍虎山下」
23年前的今天凌晨,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標誌着百多年香港殖民統治的結束。這些年來,香港在歷史上沒有先例的「一國兩制」中摸索,期間經歷了各種不同考驗,還好仍然蹣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