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hting COVID: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Effectiveness and Convenience
當前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極度嚴峻,香港也到了抗疫的關鍵階段,筆者雖非醫學專家,倒有幾點意見和讀者分享。
特區政府最近宣布收緊社交距離措施。除了擴大「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的使用範圍,還推出了疫苗通行證,規定只有接種了新冠疫苗的人士才能進入表列處所。這些措施是否太嚴苛,又或者做得不到位,並非本文的討論重點。筆者希望在此釐清一個概念,那就是只容許已接種疫苗人士進入,和必須先出示接種證明才能進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就好比成年人外出要攜帶身份證,不同於他先得向住所大堂的保安員出示身份證才能外出。
要確保只有已接種疫苗的人士才能進入表列處所, 較有效率的做法是安排政府人員進行隨機檢查。既然政府對違規者已有罰款安排, 只要加大隨機檢查的頻率就能產生阻嚇作用。
但目前的安排在以下幾方面均存在問題。 第一,表列處所需安排員工查核疫苗通行證,令經營成本增加。對大企業或許微不足道,但對小企業而言,無疑是百上加斤。小企業大概不會多聘人手處理,這個安排只會增加員工工作量,使他們疲於奔命。
對於顧客或任何進入表列處所的人而言,在門口登記也是浪費時間。他們可能提着大包小包,又要進行登記,未免狼狽。再者,人群聚集也會造成堵塞,影響鄰近商戶及交通甚至發生意外。
資料顯示,目前香港20歲到60歲人士的疫苗接種比例已經接近九成。既然大多數市民已經完成接種,證明自己的接種紀錄到底意義何在?出示接種紀錄未必耗時,但若所有人都要這樣重重複複,總體的時間成本則非常之大。
至於使用「安心出行」的安排也可稍作改善,例如食肆可以讓顧客就坐時才掃碼,會較為方便。
筆者前幾天在本報閱讀曾國平博士撰寫的文章,文章指出其他國家的長者疫苗接種率普遍高於青壯年人,但香港長者的疫苗接種率卻比青壯年人低,情況異常。筆者於是認真研究相關數據。從【圖1】可見,在香港各年齡組別,已接種兩劑疫苗的人口和比例中,60歲或以上人士的接種率明顯低於20歲至60歲;70歲至79歲的接種率低於60歲至69歲;80歲或以上的接種率,又低於70歲至79歲。
【圖 1】香港疫苗接種人口的年齡分佈
資料來源: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zh-HK/dashboard
網站Our World in Data收集了大量有關2019冠狀病毒病和新冠疫苗接種的數據,根據【圖2、3、4】,年紀愈大的人,疫苗接種率愈高。
這個數據庫共列出33個國家的數據。筆者發現,各地60歲或以上人士的接種率均高於全國平均率。香港60歲或以上人士的低接種率,確實異常!
【圖 2】 澳洲各年齡層已接種 2019 冠狀病毒病疫苗處方劑量比率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vid-vaccinations#vaccinations-by-age;2022 年 2 月 12 日)
【圖 3】 以色列各年齡層已接種 2019 冠狀病毒病疫苗處方劑量比率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vid-vaccinations#vaccinations-by-age;2022 年 2 月 11 日)
【圖 4】 意大利各年齡層中已接種 2019 冠狀病毒病疫苗處方劑量比率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vid-vaccinations#vaccinations-by-age;2022 年 2 月 11 日)
筆者認為,這個特殊現象的成因有二:首先,香港的疫情從來沒有歐美嚴重,使長者覺得沒有接種疫苗的迫切性。其次,2019冠狀病毒病的各種疫苗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快速研發,故長者對疫苗副作用有所憂慮相當合理。其次,政府在推出疫苗接種計劃不久後,便停止公布接種疫苗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的個案,助長了人們對接種疫苗的疑慮。
筆者認為外國長者高接種率的經驗值得港府大力宣傳。在擁有高度言論自由和法治的國家中,假使長者接種疫苗是弊多於利,又或極可能引起嚴重醫療後果,當地媒體和代議士必然會相當重視。
目前在香港使用的疫苗有兩款:科興疫苗是傳統技術,其功效未必最高,但醫學界對其副作用應更有把握;復必泰疫苗則是西方新技術。因此在本地接種疫苗的副作用,與其他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的經驗是可以類比的。既然在這些有言論自由和法治保障的地方,老人家都比年輕人更願意接種疫苗,換句話說,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了解此點,有助加強本地長者接種疫苗的信心。
說到長者的疫苗接種率,筆者就聯想起老人院的院友。今年1月7日開始,親屬已經不能到院舍探望他們。早前的探訪安排亦有諸多限制:到訪前除了必先預約、每次只限一名已完成兩劑接種的親屬探訪、探訪者亦必須擁有24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等等。
筆者希望隨着疫情減退,加上長者接種率上升,老人院的探訪安排可獲放寬。對於接種率達到100%的院舍,政府應給予最大程度的放寬;要是大型院舍的獨立樓層能達到這個要求,亦應如是放寬。既然疫苗能夠減少出現重症的機會,而所有院友亦完成接種,那探訪安排就沒必要如此嚴苛。否則只得安全,卻了無生趣,這又有何意義?筆者亦建議,在社會福利署的安排和在自願的情況下,各個院舍和院友可以安排掉換,讓更多院舍可以達到有關要求。
筆者認為抗疫有賴全民參與和合作。只有好的抗疫政策並不足夠,還需市民大眾對政策了解和信任,否則只會事倍功半。因此在抗疫的同時,如何方便市民,令市民確實感到政策的好處是至關重要的,事情成敗往往繫於其中細節。
趙耀華 港大經管學院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二年二月十六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