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finite Potential of the Biotech Industry
新冠肺炎變種病毒的威脅與日俱增,醫療保健和生物科技業有何應對辦法,自然備受全球關注。生物科技的發展有助解決現存問題, 例如傳染病疫苗、老齡化社會以至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貢獻極大;但研發過程漫長,技術風險高,尤其需要長期投資和雄厚資本,以及上市前後的持續融資。
香港生物科技企業為數逾250家,是全球生物科技公司首次公開招股(IPO)的熱門地點,世界排名第二,僅次美國。特區政府在《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已將生物科技定位為創新科技一大重點。
環顧世界各地,生物科技公司的集資活動都在加速增長,集資渠道包括創業投資、收購、合夥經營和IPO。據顧問公司麥肯錫分析【註1】,2020年全球生物科技業共籌集366億美元創業投資資金,較2019年增長45%;在公開市場則籌得343億美元,較2019年增幅高達186%。
美國方面,根據摩根大通的研究【註2】,2020年,醫療及生命科學公司的投資額都創歷史新高,達成729宗創投融資,較2019年上升49%;而2021年的創投融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
2018年4月 ,香港交易所(港交所)在《上市規則》中引進了第18A章,涵蓋尚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自推出以來,醫療健康業生態圈逐漸成形,目前已上市的18A公司包括生物製藥和醫療器械,預計將擴展至新興生物科技子行業。截至2021年6月底,共有67家醫療健康公司在本港上市,融資總額達2090億港元,其中33家為未有盈利的18A生物科技公司,共募集870億港元資金【圖1】。
2020年8月,恒生綜合行業指數(HSCI)允許根據第18A章上市的合資格醫療健康公司納入其中;同年11月,南向「港股通」亦允許此類公司納入其中。從【圖2】可見,恒生生物科技指數的表現,優於醫療保健、必需性消費、金融,以及資訊科技等各大行業指數。
生物科技指數在2020年和2021年的增幅分別為53%及24%,而同期恒生指數變化分別為+3%–10%。
疫情期間,生物科技公司的融資趨勢反而向上,18A公司更錄得超額認購,2021年已有17家18A公司成功上市。
如【表】所示,截至12月3日收市為止,這類公司只有13家股價高於發行價,跌破發行價的則有27家,比例超過半數。跌幅最大的是歌禮製藥,從發行價14港元到12月3日收市價3.13港元,跌幅高達78%;至於康希諾生物股價則比發行價大漲近600%。這類18A生物科技公司的投資風險由此可見一斑。
18A新規則將上市制度帶入新時代,有助部分公司加強研發,鞏固發展基礎;但亦有公司藉上市追求超級估值,以博宣傳,形成良莠不齊現象,跌穿發行價的公司也就屢見不鮮。
生物科技業面對四大挑戰。第一,研發需時,投資不穩定性及風險都偏高。第二,企業須不斷創新,確保在相關領域前沿佔一席位。第三,企業須不斷學習,並汲取其他科學領域的新發展成果,以豐富本身的知識庫。第四,確保知識產權受法律保障,並追上科技進步。此外,有賴大學、金融市場、政府政策、監管機構多方面配合,缺一不可。
中國內地人口老化一直是醫療業發展的一大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內地60歲或以上人口達2.64億,佔總人口18.7%,而世界衞生組織估計,中國老年人口在2040年將達4.02億。按2021年3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內地將推動生物科技發展,尤其是生物醫藥及生物材料。相關投資活動明顯加快,科創板自2019年推出以來,已有66家生物醫藥企業在此上市。2020年,醫療及生命科學業在科創板的新上市數目及募集資金總額名列第三,佔同年A股市場募集資金的13%。
香港擁有深厚的生物科技科研基礎,透過日趨完善的生態系統,提供充沛的流動性,協助國內公司走向國際,亦吸引海外公司打進內地市場。2021年11月,特區政府與貿易發展局(貿發局)以「強韌迎變 共塑可持續未來」為題,舉辦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貿發局主席林建岳表示,香港的生命健康科技創新研發日益蓬勃,結合大灣區的龐大市場及生產優勢,是理想的醫療科研、臨床、投融、商業化的一站式平台。筆者建議,本地大學應各展所長,參與多項前瞻性的生物醫學研究。
本港具有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融資渠道,足以進一步發展醫療及生物科技業的綜合生態系統,以培育本地初創企業,吸引海外人才一展抱負。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香港在上榜的132個經濟體中位列14,在創意成品方面更為世界之冠,在市場成熟程度排名第三。至於在創新集群一環,香港─深圳─廣州亦僅在東京─橫濱之後高踞第二位。
在《2021年施政報告》中,特首林鄭月娥擬定在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內設立「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集合20多所與健康相關的實驗室,推動特區發展成為國際級的醫療、生物科技及醫學研究中心。香港不但是醫療公司及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選點,亦能向這類公司提供與本地及國際不同類別的投資者連接的機會。再者,成熟的醫療系統及穩健的通訊基建,也是香港成為醫療及生物科技初創企業發展基地的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香港交易所與生物科技期刊》1–6期,香港交易所,2019-2021年
《推動生物科技及醫療行業進一步發展:善用香港金融基建》,香港金融發展局,2021年11月
【註1】:麥肯錫,《生物科技前景如何:另一波浪潮還是低潮?》,2021年4月
【註2】:摩根大通,《2021年生命科學展望:初創企業融資不斷變化》,2021年
謝國生 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首席講師、新界鄉議局當然執行委員
章穎芝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講師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