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wer and Limitation of ChatGPT
美國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剛發表2022年度科學十大突破,「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erated content;簡稱AIGC)技術榜上有名。由開發商OpenAI推出的聊天機械人程式ChatGPT帶動生成式人工智能熱潮,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本來是創辦人之一,卻因為發展方向上的意見分歧而退出。微軟早前已向OpenAI投資10億美元,近日更打算加碼投資,並把ChatGPT加入新版Bing搜尋器。
ChatGPT透過分析大數據,模擬人類的自然對話方式,藉以提供答案或解決方案,功能包括撰寫文章及設計程式;除了解答科學、歷史、常識等提問,更有助於通過大學商學院或法學院考試,以至醫生執業資格試。筆者曾把給學生的論文題目輸入ChatGPT,所生成的答案可評為乙等或以上。
ChatGPT具有自學能力,在接收新數據後,就會加以分析和理解,再自動更新知識庫,從而提高準確性,全程毋須人為干預。當與人類對話時,則會根據上下文本而生成合適的回應,並且可以保持對話主題的連續性和一致性。這使其可以擔當助手角色,協助解答客戶服務問題,或進行簡單的日常對話。此外還能利用神經機器翻譯(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這種機械翻譯技術,以端到端(end-to-end)方式進行翻譯。
金融、商業方面又如何?ChatGPT可通過分析公司的財務數據、業績報告、新聞報道等資訊,協助投資者預測股票價格和市場趨勢。聊天機械人使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各種新聞公告、財務報表及研究報告進行分析,根據新聞報道中對某一股票正負評語的多寡,推測股票未來的走勢。同時亦能通過分析中央銀行公告或宏觀經濟數據,預測利率和匯率的變化;或通過分析公司債券的財務數據、信用評級來確定信用風險及償債能力,以助投資者選擇合適的投資組合。
與互聯網應用相比,ChatGPT具有更高的智能水準,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能較準確地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與人類的互動方式更進一大步。近期掀起的生成式AI浪潮,讓AI走入尋常百姓家,變成大眾的應用工具。
ChatGPT推出短短2個月,全球用戶已超過1億人;當年Instagram用了2.5年,TikTok也花了9個月才有此成績。OpenAI的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在3月底接受訪問時表示,他與公司內部對於ChatGPT的潛力感到「有點害怕」,並承認它有可能會「消滅」很多職位,尤其在以文字工作為主的行業如寫作、行政、客戶服務、程式編寫等。
AI的能力會否超越人類?答案是肯定的,但AI會否取替人類?對於這個問題,ChatGPT這樣回答:「ChatGPT無法完全取代人類。作為一個AI語言模型,ChatGPT可以在許多情況下幫助人們,例如回答問題、撰寫文章、提供建議等。ChatGPT可以是有用的工具,但它無法取代人類的智慧、情感和創造力。AI技術的發展將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但人類依然在許多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聊天機械人並沒有自主意識,只能按人類發出的指令完成工作,所以不妨視之為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的輔助工具。
須知ChatGPT不是一個真正的智能代理(intelligent agent),不能與環境互動而達到特定目的。它只是一種建基於統計學習的工具,必須大量數據和運算資源,才能夠進行分析並生成語言。加拿大就有數據中心企業指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搜尋資訊每次所需的運算能力,是傳統搜尋器的4至5倍,因此估計單在今年1月已耗用等同17萬5千個丹麥家庭的全年用電量。
ChatGPT缺乏人類的情感、價值觀、道德判斷力和創造力,更不能取代人際交往。它可以執行一些基本和高度重複性的任務,如客戶服務重複回答的問題和大量的文件處理等,減少人類工作負擔之餘,並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其實ChatGPT類似搜尋器,不同之處在於搜尋器所得資料還需使用者自行整理,而ChatGPT則可代勞。然而,若論藝術和文化界從業員的想像力和創意、醫生的專業知識和診斷能力、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技巧以及師生關係,ChatGPT都無能為力,只能通過資料整理從旁協助,更談不上加以取代。
ChatGPT的另一大局限在於其知識庫只截至2021年9月,未能追上各方面資訊的最新發展。它在操作上需大量訓練數據,因此無法像人類般處理罕見和嶄新情況。面對新問題時,聊天機械人可能需要更多人為干預,以確保其所生成的文本內容正確合理。簡而言之,ChatGPT只是人類工具箱中的一件工具,而並非足可替代人類的技術。
隨着近年金融產品數碼化,在各國不斷加強金融監管的背景下,數據安全問題顯得尤其重要。一旦金融機構計劃引入ChatGPT,如何保證ChatGPT內數據的安全和演算能力的部署,就會成為首要考慮。其次,由於金融市場對即時數據的要求極高,ChatGPT在設計上亦須注意及此。對於聊天機械人所生成的投資建議,業界必須加以詳細解釋,並附帶風險提示。此外,金融市場的運作是各方參與博弈的結果,取決於博弈時雙方的策略以及彼此的合作程度,以致博弈的結果更形複雜。觀乎ChatGPT的發展情況,仍有待大力優化,才可望應付投資博弈所需。
話說回來,縱使AI並無自主意識,但卻已確實對社會產生影響。社會需要檢視的是,當AI可以回答任何問題時,人們是否有足夠分辨事實真偽的能力,尤其當真假難辨的個案愈多,對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造成的衝擊就會愈大。現時ChatGPT大概僅在中學階段,遠未到大學或研究院程度,因此還未具備取代職位的能力。毋庸置疑,科技發展總有其陰暗一面,就如複製人帶來的倫理爭議,期望今後AI的作用只在輔助人類,而非導致破壞。
作為AI「大好友」,蓋茨(Bill Gates)稱之為足以媲美互聯網或流動電話的革命性發明,並於3月21日在其網誌中表示:「除了有助於提高人的生產力之外,AI亦可減低全球部分最不公平現象。」(【註】)即便如此,但對於如何掌握ChatGPT來協助我們工作和解決問題,務須慎思明辨,也要注意其中的技術限制,這樣才能善用AI,從而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創造力。
目前ChatGPT應用插件(plug-in)還處於alpha測試階段,不久將來,發展應會日趨成熟,可作不同用途,例如預訂航班、編排旅程等,因而或會顛覆固有商業運作模式。政府應與各界攜手,密切注視AI的演進情況。
註:https://www.gatesnotes.com/The-Age-of-AI-Has-Begun
謝國生博士
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首席講師
何敏淙先生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講師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三年四月二十六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