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ment trap-Ponzi Scheme
比特幣近期成為環球金融市場的一大焦點,其價格於去年1月初還低於1000美元,到12月中急升至近2萬美元,又於同月底急挫至1.3萬美元。期間,比特幣能否成為真正的交易貨幣,專家意見分歧,甚至有知名市場人士、輿論和國際金融監管機構把比特幣喻為龐氏騙局(Ponzi Scheme)。
投資環境誘因
龐氏騙局因龐茲(Charles Ponzi)而得名,他於上世紀20年代以郵票投機計劃,欺騙成千上萬美國新英格蘭居民。龐氏騙局是一種非法傳銷方式,以投資方案為掩眼法,招徠投資者,把後來者的資金支付已承諾前期投資者的高利潤回報,一旦新投資無以為繼,整個方案便開始崩潰而暴露。香港亦曾出現不少類似騙局,例如1990年代的牛奶種金投資,其手法跟龐氏騙局同出一轍。
多年來,各國政府均有厲行市場法規打擊投資騙局,但龐氏騙局一直未能根除。究竟箇中有何市場因素、是否有跡可尋,下文將逐點討論。
要探討龐氏騙局的投資市場條件,可以追溯至2008年金融風暴前後。當時隨着金融服務業的爆炸式增長,投資工具日形複雜,加上環球經濟不景氣,多國政府通過減利率和量化寬鬆穩定金融市場及刺激經濟,因崩盤而暴露的龐氏騙局數字更創新高(4大騙案見【表1】,另9宗則見【表2】)。這些騙局表面上跟一般金融市場的交易無甚分別。
表1 | |||
主謀 | 欺詐手段 | 騙局被瓦解時間 | 款額(百萬美元) |
Bernard Madoff | 對沖基金 | 2008年12月 | 65000 |
Thomas Petters | 倒賣 | 2008年9月 | 3700 |
Allen Stanford | 銀行 | 2009年2月 | 8000 |
Scott Rothstein | 結構性結算 | 2009年12月 | 1400 |
表2 | |||
主謀 | 欺詐手段 | 騙局被瓦解時間 | 款額(百萬美元) |
George Hudgins | 商品期貨和期權 | 2008年5月 | 88 |
Nicholas Cosmo | 貸款與建築公司 | 2009年1月 | 370 |
Stephen Walsh & Paul Greenwood | 交易策略 | 2009年3月 | 553 |
Arthur Nadel | 證券交易 | 2009年4月 | 360 |
Marc Dreier | 虛構的本票 | 2009年7月 | 700 |
John Bravata & Richard Trabulsy | 房地產投資基金 | 2009年7月 | 50 |
Shawn Merriman | 股票和期權 | 2009年4月 | 20 |
Sidney and Charlotte Hanson | 外匯期貨交易 | 2009年8月 | 22.5 |
Weizhen Tang | 對沖基金 | 2009年4月 | 75 |
每當投資市場充斥過度貪婪的投資者,或經濟不景氣,整體投資回報下滑,都會促使龐氏騙局萌芽,市場監管過於寬鬆亦然。然而,單靠市場監管卻未能杜絕龐氏騙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外皆是。互聯網資訊泛濫,滿布投資機會,騙徒於是有機可乘,以驚人回報利誘受害人作出投資。
龐氏騙局目標之一,是傾向進行固定利率投資而不夠成熟的投資者,尤其依賴低風險、低回報的退休人士,當利率急降或長期處於低位,因其收入減少而急於追求高收益的投資,卻忽略其中涉及的高風險,缺乏經濟實力的退休人士,便更易墮入圈套。
當股票等投資市場表現持續上揚,即所謂「牛市」時,投資者亦會因急於投資,令追求高利潤的投資備受追捧,而助長龐氏騙局。再者,牛市由媒體廣泛報道,變相慫恿投資者入市,在「風險投資」情緒高漲下,投機和冒險投資成風,不成熟投資者容易誤墮投資騙局。與此同時,信貸寬鬆下,投資者也容易借錢作高風險投資,一旦投資市場形勢逆轉,高度槓桿更可令投資者傾家蕩產,引發投資贖回潮,一發不可收拾。
騙局各點蛛絲馬跡
綜觀各種推銷掩眼法,龐氏騙局實有跡可尋:
一、高收益、零風險
高收益通常意味高風險,風險愈高,投資虧損的機會愈大;風險既增,投資者自然要求較高的風險溢價或較長期的收益回報。雖然投資選擇不少,但由於投資者爭奪數量有限的投資,在競爭環境中,供求平衡價格會令風險水平相近的投資項目提供相近的回報率。因此,低風險投資計劃聲稱要提供高回報,則未免可疑;同理,在同類型投資計劃中聲稱回報特高亦然,例如Allen Stanford的投資組合聲稱回報高出市場存款證利率好幾個百分點。問題是,其他銀行為何不仿效其策略,提供類似回報?
二、回報長期一致
然龐氏騙局誇口每年都能提供一致性的利潤回報,但歷史表明,在正常情況下,一致性回報只能為期短暫。市場的不確定因素,無論關乎經濟、政治或氣候,都會導致股票、債券、貨幣及相關投資的資產價格趨向一致性波動。以Bernard Madoff的個案為例,儘管市場屢次崩潰而拖垮許多經驗老到的投資者,但數十年以來,他每年都提供難以置信的雙位數回報。
此外,Allen Stanford聲稱擁有的多元化投資組合回報也非常一致,甚至更有兩年高達15.71%。就多元化投資組合而言,如此高回報在統計學上根本不可能,即使投資大師如畢非德和索羅斯等亦會偶一失手,而遭遇投資歉年。因此,對任何聲稱保證最低收益的股權投資,應抱懷疑態度;對於保證高過市場收益率的長期債券投資也不例外。
三、回報快得可疑
部分龐氏騙局還提供前期加盟利潤,以鼓勵投資者於獲得第一筆利潤後加大投資,更以提供快速回報吸引投資者繼續留在投資計劃中。
四、催促投資惹禍
互聯網技術發達,資訊傳遞彈指可就,為免騙局前科在網上敗露,引起投資者及其親友懷疑,騙徒自然催促投資者倉卒下決定,投資客戶對此應提高警覺。
五、策略複雜難明
龐氏騙局也會聲稱採用複雜投資策略,當中涉及衍生工具、轉售或保險,以謀取高於正常的回報率。騙徒向客戶提供的解釋通常含糊其詞,令人無法完全理解,亦會自我包裝成相關領域的專家,甚至聲稱複雜策略建基於深奧的量子數學方程式,目的是混淆視聽,讓客戶羞於提問。有時候,複雜投資策略也可能包含所謂國際投資機遇,而涉及不同的法律和語言。總之千方百計防止客戶透過研究而找出真相,深信對方是值得信任的投資顧問。
六、投資堅持保密
一些龐氏騙局堅持保密,強迫投資者對合約條款或投資項目的性質保守秘密,理由是商業秘密一經洩露,可觀回報便會走樣。事實是,今時今日知識普及,投資根本難有必勝秘訣,任何能產生驚人回報的投資計劃,很容易會由其他實力派投資者複製及改良。
七、針對特定對象
龐氏騙局推銷員的推銷手法,並非單靠推銷計劃本身或其個人經驗和專業知識,其銷售對象則為某地區的某類型投資者、專業人士、社交網絡、社團或宗教團體成員,關鍵是口碑。例如Bernard Madoff通過好友和同事的引薦才接受投資者,很多投資者第一次獲引薦時卻往往會被拒諸門外,好讓他們以為Madoff根本不在乎他們的資金,若最終能獲其接納為投資成員,更視之為特殊禮遇。
龐氏騙局可以因應不同市場環境和時機,以不同形式出現,但總的來說,騙局能夠得手,以動聽故事作為包裝是必要條件之一,例如有關項目的投資前景定必看好,只賺不蝕,社會名人也不甘後人云云;並承諾極高投資回報及極低風險,務求不斷有新投資者加入,利用新增資金把項目的投資價值推得更高,而令先來者獲利,後來者遭殃。
謝國生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首席講師
(本文同時於二零一八年一月十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