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经管学院举办2024 年中国与全球经济论坛 以环球视野剖析中国经济发展新篇章
(2024年7月23日,香港)港大经管学院中国经济研究所(ICE)联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于7月20日举办「2024 年中国与全球经济论坛 —— 中国力量与全球经济新篇章:发展与展望」。是次论坛云集了多位重量级经济学者和工商界领袖,联袂分析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和应对潜在挑战的解决方案。一众讲者透过主题演讲及圆桌会议,就中国和全球经济金融等多个重要议题分享真知灼见,并与出席论坛的嘉宾共同探讨环球政经格局的变化下,中国与全球经济面临的新机遇及挑战。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香港校友会联合举办,于香港大学本部黄丽松讲堂举行,全日共吸引近400位工商界领袖、杰出学者、校友和学生出席。
港大经管学院院长兼经济学讲座教授及中国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洪滨教授致欢迎辞时表示:「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发展紧密相连,香港对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各种趋势也是非常关注,因此,我相信这次论坛能够加强香港社会对中国重大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理解,并对中国的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我们非常荣幸这次与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合作,为致力探讨中国经济政策的学术界和商界人士构建这个平台,让我们通过思想的碰撞交流,对中国经济问题有更加清晰的理解,为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种挑战选择正确的政策取向,并理解政策背后的逻辑,继而推动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中国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杨瑞龙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2024年中期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以「『流量恢复』与『存量调整』下的中国宏观经济——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为题,阐释了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值得关注的十大现象,并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呈现前高后稳的格局,预期可以实现5% 的GDP增速。受宏观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整与改革方案三大因素的影响,他相信中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仍会「在曲折中前进」。杨瑞龙教授建议:「要实现预期增长,宜制定分阶段政策,短期集中需求管理,中期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生产率,而长期则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港大经管学院实务教授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毛振华教授亦发表了第三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ICE中国经济报告,以「中国经济筑底复苏的政策选择」为题分析中国经济筑底回升的六项重要政策选择,当中强调应以政策协助稳住房地产价格、调整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妥善应对及化解债务问题、激发市场与民间投资与创新,以及透过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生产量和产质量素,毛振华教授补充:「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源泉之一,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要充分发挥香港与大湾区的优势,透过『引进来、走出去』,加快构建经济双循环新格局。」
随后,论坛分别邀请了七位知名讲者进行主题演讲,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高培勇教授就「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着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强信心、稳预期」,在改革和政策双引擎推动下,宏观经济政策需有效地延伸到预期管理,才有稳健的基础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教授以「法治的力量与制度的作用: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石」为题指出了完善的法治为中国现代化市场经济提供重要的制度平台,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他认为中国需要在法制和其他制度标准与国际衔接,才能全面实现中国现代化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办人刘元春教授围绕「全球经济软着陆中的分化及其原因」的主题,指出虽然美国和欧洲均快速果断地作出决策而成功达到了经济软着陆的预期成效,然而环球市场仍潜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因此,现时世界经济软着陆有可能只是「过眼烟云」,并预计因受到地缘政治、科技发展以及人口流动对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全球经济将继续加剧分化。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及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政策组专家组专家巴曙松教授以「当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哪些新的市场变化?香港可以提供哪些支持?」为题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他指出要进一步让人民币在更多国家的投资或储备领域中作为结算工具,需要完善的金融体制作为基础,而香港作为离岸市场在这方面可担当辅助角色,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突破。
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研究与知识交流)、金融学讲座教授林晨教授围绕「香港Web3行业发展」的主题,分享了Web3于全球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他指出Web3和加密货币已在外国的传统投资领域中逐渐被接纳,并产生愈来愈多协同效应,个中经验非常值得香港和内地借镜。
中国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港大经管学院经济学、管理与商业策略系教授何国俊教授以「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风险及应对」为题,指出不论是中国或其他国家,均需要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或微观企业决策方面,积极寻求方法以推迟气候变化对全球不同地区的影响。
港大经管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陈志武教授就「从两千年历史看待邓小平的开放政策:外贸改变中国」为题,从历史宏观角度剖析了中国由唐朝以来的海洋贸易历史,以至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如何逐步培育出现代中国的商业文化,为国家改革开放奠下根基。
论坛当天亦进行了两场圆桌讨论环节,在上午举行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研讨」经济圆桌会议中,讲者指出中国上半年经济回暖,但仍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除了靠国际投资贸易支撑经济发展,同时需解决内需不足和出口超预期增长等问题,讲者亦预计未来五至十年国际间会有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而中国的制造业大概占全球的30%,加上对创新技术的快速应用,相信将会在产业转移中提供强大基础,成为其中一股重要力量。在下午举行的「中国与香港宏观微观金融:挑战与前景」金融圆桌会议中,讲者指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是整个大中华区的「桥头堡」,亦是中国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因此,应该着力提倡香港与内地互相协作的金融创新,充分利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国内的经济发展的带来联动效应。
图片
港大经管学院院长兼经济学讲座教授及中国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洪滨教授致欢迎辞。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中国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杨瑞龙教授发表2024年中期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
港大经管学院实务教授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毛振华教授发表ICE中国经济报告。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高培勇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办人刘元春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及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政策组专家组专家巴曙松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研究与知识交流)、金融学讲座教授林晨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港大经管学院经济学、管理与商业策略系教授何国俊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港大经管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陈志武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左二起)上海重阳投资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博士;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邢自强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成员刘青教授;港大经管学院中国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副教授李冰晶教授,以及建银国际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崔历博士进行以「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研讨」为题的经济圆桌会议,由港大经管学院中国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港大经管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张红松教授(左一)主持。
(上图,左二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成员王晋斌教授;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副主席阎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成员刘晓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香港校友会副会长李鹰先生,以及巴克莱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常健女士进行以「国家与香港宏观微观金融:挑战与前景」为题的金融圆桌会议,由德林控股董事局主席江欣荣女士(下图)主持。
论坛于香港大学本部黄丽松讲堂举行,吸引近400位杰出学者、工商界领袖、校友和学生出席。
请按此下载高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