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wai TANG
Prof. Heiwai TANG
经济学
Associate Dean (External Relations)
Victor and William Fung Professor in Economics (冯国经冯国纶基金教授 (经济学))
Director, Asia Global Institute
Director, APEC Study Center
Associate Director,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rategy

3917 0029
3917 4388

MB 335/ KK 920

Publications
藉国际化优势 拓展外循环

大湾区概念为香港带来与内地广东省9市和澳门合作发展的机会,各界认为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方面,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表示,中国现时经济发展重点已由量转质,企业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除了催谷「内循环」,亦要对外接轨,而本港的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优势,将是协助内地连接及拓展「外循环」的重要环节。

关家明:内地经济发展重点已由量转质

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出席《信报》主办的「2021粤港澳大湾区高峰论坛」时表示,中国内地现时经济发展重点已由量转质,企业能力和竞争力亦正上升,除催谷内循环外,亦要对外接轨。他认为,本港的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法优势,将是协助内地连接及拓展外循环的重要环节。

财经演义 – 香港前路

中央最近发表了两份关于香港及澳门的发展方案,当中提到澳门与横琴、香港与前海的优势互补,究竟本港应如何把握机遇?节目请来港大经济学教授谈谈。

经济专家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进一步稳固

香港总排名较今年3月上升一位至全球第三位。有经济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香港国安法的落地实施,社会恢复安定,在各项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凭借传统优势的巩固及新优势的发展,相信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稳固。

为何香港经济腾飞却未带来共同富裕?

香港三大支柱行业雇员流失的比率,并未由香港作为先进经济体所应致力发展的高科技知识密集行业补上,反而像众多西方国家一样,落入收入较低的服务业之中,尤其是零售和个人服务。

再工业化

政府自2016年开始推出多项措施,投资过百亿元,协助传统行业以科技升级改造,以及发展高产值行业。 5年后的今天,无论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或工人占本地总就业人口依然不变,其实政府一直提倡的「再工业化」 概念,究竟为香港工业带什么改变?香港企业在回应工业4.0的大势时,又面对什么问题呢?

前海方案︱学者:港府应更主动讲出自身优势 不必惧怕人才流失

国务院本周一(9月6日)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方案),将前海合作区域面积扩大至原本的8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9月9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横琴、前海两地开发建设有关情况。 港深合作的议题,对于港人来说绝不是新鲜事,也同时会带来一个疑问:到底香港和深圳协作,是竞争还是互补?尤其最大的疑问是:在整份前海方案中,香港的角色只是「从旁协助」前海发展,一旦香港的专业服务、企业家落户前海,又会否导致香港人才流失?

为何经济发展往往未能带来共富?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或亚里士多德的「最差的不平等形式是让不平等的事物变得平等」(The worst form of inequality is trying to make unequal things equal),到近年美国坊间探讨下渗经济学(Trickle-down Economics)的失败,及最近中国在检讨自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共同富裕」的进展,贫富悬殊自古以来都是常被热论的话题。笔者在此综观全球贫富悬殊问题和聚焦香港的严峻情况,望能激发更多深入的讨论及思考。

为何经济发展往往未能带来共富?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或亚里士多德的「最差的不平等形式是让不平等的事物变得平等」(The worst form of inequality is trying to make unequal things equal),到近年美国坊间探讨下渗经济学(Trickle-down Economics)的失败,及最近中国在检讨自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共同富裕」的进展,贫富悬殊自古以来都是常被热论的话题。笔者在此综观全球贫富悬殊问题和聚焦香港的严峻情况,望能激发更多深入的讨论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