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香港的电子商务销售仅占全港零售额的8%,远低于其他电商发达市场如内地、英国和韩国,可见香港在电子商务以至数字贸易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香港应把握未来贸易新趋势,重点发展贸易数字化, 以实践贸易无纸化、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服务贸易为三大KPI。

3917 0029
3917 4388
MB 335/ KK 920
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对外事务)邓希炜教授认为,香港目前面临的问题,不少属于过往多年累积的结构性问题,包括大财团垄断及产业单一化,经济上过于依赖金融业,中央政府已提出香港要发展多元产业,包括推动高新科技的发展,并提升与大湾区合作,但这些改革目标相信受限于移民潮等因素导致的人才流失,以及公务员因循守旧文化,而未能有所突破。 他建议,本港要推动多元化产业,首先需要吸引相关龙头企业来港,这些企业自然能够带动相关人才来港,而港府已有吸引人才政策包括高才通等,也可以进行优化,以产业转型需求为主导,吸引相关专才,包括国际人才,目前这些人才政策吸引的大部分为内地人。同时,本港大学本身在高新科技等方面拥有顶尖的学者,可以透过提升产业互动,令其能够更容易接触到如天使基金等投资者,并便利其创业。
在经济吹淡风时,劳动人口大减,亦可能为失业率「减压」。事关,经济疲弱时,对岗位的需求减少,但刚好劳动市场「少」了近20万的劳动人口,变相帮助「消化」了失业潮。例如企业本应裁员,但有员工移民,变相分子﹙失业人口﹚及分母﹙劳动人口﹚皆减少;又例如,少了的劳动人口,如果他们都是就业人口,意味市场上多了职位空缺,可让原本失业的人填补,令失业率能够保持「稳定」。 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对外事务)邓希炜教授则表示,本港失业率仍维持偏低水平,相信主要由于近年移民潮等因素,令本身劳动人口(分母)及失业人口(分子)均减少所影响,导致市民观感与政府数据出现落差。 但他续称,目前本港企业倒闭情况持续,预计失业率会有上升压力。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移民潮流失的不少是出于事业黄金期的壮年人才,而港府近年透过人才计划吸引的多为内地人才,但很多人才都是倾向于先安顿子女在港教育,然后才找工作,不少可能先行从事保险业,出现职业错配情况。
中国在2017年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将大湾区打造成高科技强国,目标是与矽谷和东京湾相抗衡。以2035年为目标,这个地区是否正朝著这些目标迈进,还是面临著减缓进展的障碍?亚洲环球研究所总监邓希炜教授讨论了在地区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竞争中,大湾区的前景和挑战。
零工经济势不可挡,如何平衡劳工权益、商业利益和科技发展,成为全球各地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课题。根据数据显示,到2027年美国零工工作者将占劳动人口的51%。香港亦面临同样的挑战,传统的劳工保障制度亟待完善。
零工经济势不可挡,如何平衡劳工权益、商业利益和科技发展,成为全球各地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课题。根据数据显示,到2027年美国零工工作者将占劳动人口的51%。香港亦面临同样的挑战,传统的劳工保障制度亟待完善。
邓希炜教授最近接受了RTHK的采访,讨论香港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他提到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增长。
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邓希炜在专访中对21世纪经济报导记者表示,本次全会的《决定》为香港指明了发展方向。香港要继续巩固金融、航运以及贸易中心的地位,同时能够惠及香港中等收入人群。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本次全会的重点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旨在呼吁各地、各经营主体遵循自身资源、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按比较优势进行战略布局。
港大经管学院早前公布2024年第三季本港经济的预测,对于略显低迷的消费气氛,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及亚洲环球研究所总监邓希炜教授,于接受Now新闻的访问时指出,投资和消费信心是关键。「受财富效应影响,由于短期内股市和楼市状况形成负面的财富效应,市民投资和消费的信心自然不高,长远而言要视乎政府三年内的经济转型政策,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