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history of witch trials
巫師審判史的經濟學分析
英語詞witch hunt原本是指對巫師的追捕,今天在英語世界使用時,則用上它的引伸義,指專制政府、有權勢者或政要對異見者的政治迫害。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就把民主黨對他的彈劾調查,以及前任官員對他不利的爆料,稱為witch hunt。前些時候南韓新天地教會的發言人抱怨,他們的信眾作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受害者,卻被視為傳播病毒的禍首,英文媒體轉述他的發言時,就用上witch hunt這個詞(不知發言人原本用的是韓語還是英語!)。
筆者並非政治學家,無意在本文討論政治迫害這個話題,倒是有興趣把讀過有關witch hunt的一些實證經濟學分析,在此和讀者分享。
Emily Oster在2004年的一篇文章【註1】,開宗明義就指出:「十三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在歐洲有多達100萬人因使用巫術罪成而遭處決,有關審判和處決大都在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進行,處決的速度和宗數非常驚人,以一個德國城鎮為例,一天內有多達400人被處決(Midelfort,1972)。這些審判無處不在,由宗教法庭以及民間法庭審理,主審者包括天主教徒和新教徒。」
同樣耐人尋味的是,羅馬天主教教會對巫術的看法前後不同的變化。在中世紀早期,羅馬天主教拒絕承認巫師存在,因此也不會審判被指施行巫術的人。中世紀歐洲人普遍相信巫術存在,以致1258年教皇亞歷山大四世(Pope Alexander IV)不得不頒布規定,禁止以搜捕方式迫害巫師。但是到了1550年,基督教一改本來立場,獵巫活動便在基督教世界隨之而興。
此外,Emily Oster的文章探討氣候和經濟增長對巫師審判宗數的影響。氣象學家認為,從1550年到1770年這220年為小冰河期,歐洲和北美洲出現氣溫下降的現象。Oster把歐洲分為11個地區(包括今日的瑞士、英國、法國、芬蘭、匈牙利等),搜集了這段期間每個地區的溫度和巫師審判的宗數,發現兩者密切相關:當溫度下降(即氣候較嚴寒時),審判宗數上升,反之亦然。文章顯示了這樣的一個結果【圖】,橫軸是各段10年期;兩條曲線分別代表溫度和審判宗數。
對於這些結果,作者有以下的解讀:巫師審判是大規模的暴力事件,客觀上是為經濟困難的替罪羔羊。因此當溫度下降以及糧食短缺時,巫師審判的宗數往往增加。
上文所述基督教會對巫術態度轉變,到底其在西方歷史上巫師審判中扮演了什麼角色?經濟學家P. T. Leeson和J. W. Russ在2018年發表的研究論文中【註2】,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這些審判其實反映了羅馬天主教和新教之間,在爭奪宗教市場上的「非價格競爭」(non-price competition)!
為了驗證此一想法,兩位作者構建了兩套數據。第一套是用作構建巫師審判活動衡量指標的數據,其中包含1300年至1850年期間21個歐洲國家的巫師審判資料,根據37種包含歷史上審判記錄的原始資料輯錄而成,詳載舉行各宗審判的日期和地點,其中涉及的審判共計10805宗,被告為數43240人,其中16333人最終被判死刑。
第二套則是宗教競爭程度的指標。為了反映宗教競爭的劇烈程度,最理想的做法是對比當地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人數比率,可惜這方面的數據並不存在。因此,作者退而求其次,根據歷史記載當時的宗教戰役(confessional battles)規模和頻繁程度,作為當地宗教競爭的指標。
這些數據顯示,獵巫是緊接1517年宗教改革才大幅增加,作者認為由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發動的宗教改革,首次為廣大基督徒提供了繼續信奉舊教或改信新教的選擇,造成了教會之間的競爭。羅馬天主教教會和新教教會都不遺餘力地進行巫師審判。由於信眾信有巫師,以及巫師可能加害於他們,教會於是就有動機在獵巫活動上,為信徒展現其決心和力量。
Leeson和Russ根據統計發現,巫師審判的活動力度和宗教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成正比,具體分析如下。
1. 十六世紀初新教在歐洲各國興起,巫師審判活動相應增加。
2. 新教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合法化,特別是1555年簽訂《奧格斯堡和約》(Peace of Augsburg)之後,巫師審判活動隨之白熱化,神聖羅馬帝國將路德教(Lutheranism)非刑事化,各親王可以自行為其領地內的居民選擇羅馬天主教或路德派。但意想不到的是,部分有宗教狂熱的親王企圖將其所信奉教派推廣到鄰近領地,而激化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市場爭奪戰。
3. 1648年,歐洲諸國締結《威斯特伐利亞條約》(Treaty of Westphalia),將神聖羅馬帝國的宗派地域回復到1624年1月的狀況,從此奠定歐洲宗教版圖,即使親王改變其個人信奉的宗派,也不得更改其領地的宗派,減低羅馬天主教和新教之間地盤爭奪戰的動機,獵巫活動亦從十七世紀中葉以後逐漸衰落。
4. 在德國和瑞士這些宗教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巫師審判活動尤其盛行。至於羅馬天主教的大本營(如西班牙、意大利),宗教改革難以推行,巫師審判活動則不成氣候。
對於這項研究,筆者有個疑問。作者以宗教戰役反映宗教競爭的激烈程度,雖然兩者密切相關,但並非完全一樣;巫師審判是否由戰役和衝突衍生,而與宗教無關?
2020年開局以來,世界出現了各種亂象,澳洲的山火向我們發出氣候變化的警示。先在中國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已經變成了世界大流行,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斷裂,西方國家的醫療體系更面臨崩潰;中國制度的強大執行力量在應對這次危機顯出它的優越之處,亦為西方民主制度和全球治理問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危難,會否令當政者作出符合部分民眾偏見的行動,這是值得關注的事情。
【圖】1520–1770年期間“標準化”溫度(正方點線)與“標準化”巫師審判宗數(菱形點線)
資料來源:Witchcraft, Weather and Economic Growth in Renaissance Europe
註1: Emily Oster. ‘Witchcraft, Weather and Economic Growth in Renaissance Europ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18, no. 1 (Winter 2004): pp. 215–228.
註2: Peter T. Leeson and Jacob W. Russ. ‘Witch Trials’. The Economic Journal 128 (August): pp.2066–2105. Doi:10.1111/ecoj.12498.
趙耀華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零年三月十八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