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说不好英语了吗
香港人注重外界对香港的看法,自然关注各种世界排名。最令人振奋的是,这片弹丸之地的高等院校在多个世界大学排名榜都表现不俗,与欧美诸多名校几可并驾齐驱。港人对此津津乐道之时,另一个教育排名却鲜有人提,也就是英语水平的排名。
EF English First在去年年底公布2023年EF英语能力指标测试报告,在不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的113个国家和地区当中,香港名列29,在亚洲23个国家和地区中则排名第4,远逊新加坡(全球排名第2,亚洲居首),也落后于菲律宾(全球排名第20,亚洲第2)和马来西亚(全球排名第25,亚洲第3)【註1】。
上述测试结果对于曾是英联邦掌上明珠、当下力争国际大都会前茅的香港,自然不尽如人意。其中最令人忧心的是,18至20岁年龄组别的英文水平不断滑坡,这跟笔者在香港大学任教的印象颇为吻合;观乎经济学、工商管理学、金融学的本科生当中,不少本港学生因为英语欠佳,以至上课沉默寡言、作业词不达意,落后于国际学生和部分内地生。
一个人是否堪称人才,一座城是否堪称名城,不能单以英文水平来论英雄。在亚洲,与香港一般发达的地区,便有两个迥然相异的例子:新加坡和日本。
「新」式英语 自成一派
揶揄新加坡人说英语「土气」,笔者并非始作俑者,更无贬损之意。英国广播公司在1986年推出颇为流行的电视系列,名为The Story of English,还曾获得艾美奖。其中一集内容有关英语在亚洲的命运,称新加坡英文为Singlish。据说,当时不少新加坡人颇为愤慨,引以为耻。建国总理李光耀在1999年的公开演说中,大力鼓励国民学好标准英语,藉此加深新加坡人了解世界,也便于世界加深了解新加坡【註2】。
英国人对Singlish的揶揄,成为刺激新加坡人改善英文的动力。政府官员被要求上特别培训班,学好标准英文,《海峡时报》请英文专家写语言专栏,旨在推广标准英语学习;举国上下,掀起了学英语的热潮。与此同时,英文在新加坡本土化,新加坡人对「土气」英语也毫不在意了。有文化人还写起「新」式英诗,以「car here, car there」之类的Singlish入诗,趣味盎然。
新加坡方言众多,没有强大的本土语言,在政府的倡导下形成普通话主内,英语主外的格局。这个双语模式对该国的经济崛起,功不可没。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新加坡和香港成为国际学者来往的重镇。笔者听到不少著名学者说,在新加坡的语言环境中感觉更加自在。
日式英语无声胜有声
与新加坡人人说英语截然相反,日本人基本不说英语。日本人素来以文明细心出名,到日本旅游不难体会当地人待客的热情和体贴。可惜的是,交流是个极大的障碍。大城市的药店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打工,交流不成问题,但除此之外,酒店也好,餐厅也好,很难找到英文能够说得达意之人。某年寒冬,笔者到大阪出差,在车站问路。结果整个车站陆续出来5、6个工作人员,每人看了一下笔者手中的地址,满脸笑容地讲着一模一样的日语,笔者则是自始至终地一头雾水。最后,站内一位大叔甘冒风雪,坚持带着笔者走了10几分钟,一直送到目的地才自行回去。
不说大阪这样的工业城市,即便是京都这样的首善之区、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能用英文交流的日本人也是少之又少。每每满怀热情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店铺,店里的姑娘极其认真地用日语为顾客介绍,看见对方不明白,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讲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听多几遍日语,琢磨几下肢体语言,有时也会碰上豁然开朗的时刻。只是笔者认为,把工匠精神放在对游客的导购上,似乎不太值得。
日本人为什么说不好英文?笔者就此问题多方问了日本友人。最常听到的解释是,日语和英语是全世界最相反的语言,所以日本人学起英语特别困难。
这让笔者想起著名数学家、日本首位菲尔兹奖(Fields Medal)得主小平邦彦的传记。小平因为解决数学上的一些难题,在二战之后应邀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访学。此君无论怎样努力也说不好英语,上课时只在黑板上写公式、推证明,不给学生做口头讲解。没料到这种独特的无声胜有声的授课风格,竟然大受学生欢迎,因为英美教授讲得太快,学生跟不上节奏。小平在其传记中还提到一个笑话,说另外一位旅美日本科学家,朝永振一郎(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英语变好,是因为把牙齿都拔光,换成一副美国制造的假牙。
像小平、朝永这样的天才英语都说不好,何况常人!足见日语确实与英语势不两立。然而笔者对这个解释不甚以为然,皆因日本友人当中,也不乏英语流利之人。究其原因,还是在日本说英语的经济回报不高所致。日本经济出口远大于进口,本土产品质量高,国民对外国产品兴趣不大,也不时兴送儿女到欧美留学,所以对英文并无亲近之感。再者,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有个精英阶层,把欧美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的最新潮流翻译成日文,迅速本土化。所以,尽管市民大众英文说得磕磕巴巴,日本却是世界吸收西方文化养分最好的国家之一,不仅在科技一环人才辈出,而且在音乐、建筑、艺术领域也出现过不少风靡西方的大师级人物。
港式英语亦中亦西亦本土
新加坡人和日本人对英文的态度都颇为彻底。一个是全盘接受,就算有些土气也把英语转化成大众语言;一个是基本拒绝,由精英阶层负责把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本土化。相形之下,香港人说英语却要杂乱得多,南腔北调,应有尽有。有操伦敦牛剑腔或者纽约波士顿标准美语的,有南亚、东南亚风味的,有江浙沪口音的,更有本地广东腔调的。
本来语言多元化是好事,但缺乏主心骨,加上日常生活的消解,就容易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上世纪的香港,学好英文是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普通民众都乐于学习。加上有中英文俱佳的老辈文化人,孜孜不倦地敦促港人多加努力,由此渐成风气。如今学英文的环境比从前不知好上几倍,可惜缺乏动力和示范效用,年轻人不愿意在语言方面下工夫,自然学不好英文。
今时今日,西洋人嫌香港太洋,中国人嫌香港太中,而香港人则嫌香港太不本土。香港要实现中西合璧,应当从语言做起,社会各界携手倡导年轻人学好中英双语。
语言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双语掌握得当,加上根深柢固的粤语,香港人方能享有海纳百川的独特港式优势。
注1: https://www.ef.com/assetscdn/WIBIwq6RdJvcD9bc8RMd/cefcom-epi-site/reports/2023/ef-epi-2023-english.pdf
注2: https://www.nas.gov.sg/archivesonline/data/pdfdoc/1999081404.htm
吴延晖教授
港大经管学院经济学、管理及商业策略副教授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四年七月十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