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需要加速贸易现代化
从19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已经尝试以数码化方式实现贸易现代化,但受惠于历时20多年相对平稳的地缘政治环境及高度全球化,贸易数码化并未得到足够关注。在新冠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处处受到冲击,船运、港口与海关操作相继出现混乱情况。这些深刻经历过后,各国政府意识到数码科技可提供灵活及有效的方法,以应对贸易链断裂的问题,因而都在加速推动贸易数码化。
贸易数码化是庞大的工程,不但要把与贸易相关的公、私营部门数码化,而且需要尽快制定适用于数码贸易的法规、行业标准、流程指引,以及培养相应的人才。
有见及此,近日笔者带领亚洲环球研究院(AGI)的团队,与国际商会(ICC)及米尔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制作「全球贸易现代化指数」(Global Trade Modernization Index,简称GTMI),以协助政府及业界评估各国在贸易数码化的进程。
指数评估了64个经济体在以下5个范畴的发展程度:无纸化贸易、法规与监管、业界数码化条件、人力资本以及贸易开放程度。按平均分排名,贸易数码化程度最高的5个经济体分别为新加坡、香港、荷兰、德国、美国【表】。除新加坡在各方面较为均衡外,即使是排名前10名的经济体,也普遍面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例如德国在其他各项均遥遥领先,唯独在无纸化一项表现平平。又如美国,虽已具备全球最先进完善的数码贸易监管体系,却苦于无足够的相关人才。
因此,我们冀望这项指数既有助于政府及公众进一步理解环球数码贸易的发展状况,也能为以后的规划与投入提供明确方向。作为GTMI项目的初版,是次排名主要展示公开数据及原始数据,而在下一阶段将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第二版预期于今年下半年发布,其中包括更全面的比较,有兴趣的读者届时请留意AGI网站。
至于指数的具体数据及计算方法,已在AGI 网页上列出,此处不赘。下文将聚焦排名榜上两个重点。
贸易数码化最关键的一步是实现跨境贸易无纸化。无纸化代表所有贸易手续都在线上完成。对贸易商家而言,无纸化意味着低廉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对国家与政府而言,无纸化贸易可降低人力成本之余,亦能减低错误率。此外,无纸化可减少纸张浪费,提升经济的可持续性。在现今世代,人类已可以轻松将讯息发送到火星,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甚至以假乱真,贸易无纸化本应是小菜一碟,但出乎意料的是,目前尚未有任何国家真正实现跨境贸易无纸化。
技术既然已经成熟,为何国际贸易迟迟无法摆脱纸张?究其原因,障碍不在于技术,而是在于政策。一方面,各国采用的标准不尽相同。在一次贸易的过程中,涉及到港口海关、税务、银行支付、法律条款等环节之间的协作,而每个国家对每一环节又各有不同的规定及要求。因此,即使是在两个国家之间主动寻求建立一套彼此互通的标准,亦往往得花数年谈判。
为了破除这一障碍,很多国际组织都制定了各种协议框架范本,以期尽快建立统一或互相认可的数码标准。不过这些范本并未受到欢迎,尤其是经济规模相当的国家,通常对新标准抱持怀疑或保守的态度。 2017年,联合国通过《电子可转让记录示范法》,为承认电子票据文档提供了一个法律范本,但至今仅有7个国家加以采用。而世界贸易组织早在2011年已要求所有成员建立贸易单一窗口,即是将所有贸易手续概集于一处的一站式网络平台,当前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成员国能够全面落实。
另一方面,关于数据安全的担忧也导致很多国家在无纸化上裹足不前。无纸化贸易有赖大量数据流动和提取,其中自然涉及个人资料、商业讯息或其他敏感数据。有见及此,不少国家对无纸化贸易持有观望态度;中、美、英、印,以及多个欧盟国家,更出台了数据约束法规,以限制数据外流。
数码化降低了贸易成本及进入门槛,令规模不大的公司同样有机会涉足世界市场。
正当实体贸易迈向数码贸易的转型期,这对新兴市场而言,无疑是追上其他国家甚至弯道超车的大好时机。然而新兴国家似乎并未如预期般抢占先机。在「全球贸易现代化指数」中,发展中经济体表现普遍不如发达经济体。位于排名首25名之内,仅有马来西亚一个发展中国家。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资讯及通讯科技(ICT)和物流方面的基础设施,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反而在政策及监管方面的差距值得担忧。新兴国家本身法律体系不够完善,面对新的贸易模式时就更显滞后。另外,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ECIPE)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兴经济体在数码贸易上施加了更多的政策限制,其中中国、印度、印尼、越南等几个亚洲的贸易大国更在限制最多的国家之列。过多的政策限制拖慢了发展中国家的数码化步伐,尤其在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更可能令这些国家错失数码化转型的良机。
上述指数中港人的关注要项,自然是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及排名第二的香港。在近年港新两地无休止的竞争当中,新加坡似乎又一次占优。究竟该国哪方面做得更好?剔除因自由贸易协定数目较少而拉低香港分数的「贸易开放程度」一项,最显著的应是两地在无纸化贸易规则和框架方面的差距。
新加坡是采用了《电子可转让记录示范法》框架的唯一主要经济体。以此国际标准为基础,新加坡在今年3月30 日利用区块链技术已经完成了全球首宗完全无纸化的跨境贸易;同时新加坡亦在积极对外接触,自2019年提出全球首项数码经济伙伴协定(DEPA)以来,已先后与澳洲、英国、南韩等多个主要贸易伙伴签署DEPA,为高效进行数码贸易建立完整的技术、政策及法律环境。
至于香港,虽然已在数码贸易融资及跨境支付等方面领先全球,可惜无纸化进程却未能跟上脚步。 2018年推出的香港贸易单一窗口,最后阶段要到2026年才会全面实施,目前进出口商仍须到不同部门完成报关及产地来源证等多份文件。而与无纸化相关的政府政策、标准、法律制定则迟迟未有定案。
无纸化贸易是多方协力的结果,只有贸易伙伴之间协力合作,在技术和监管标准上彼此互通,无纸化才能成为可能。因此,在贸易数码化的问题上,香港不应将新加坡视作对手,而应主动沟通,寻求合作,尽早完善相关的制度要求,加入到全球的无纸化行列。若特区政府及业界能更进一步,成为数码贸易的领航者及规则制定者,则必会令香港在全球数码贸易新浪潮中获益更多。
邓希炜教授
亚洲环球研究所总监、冯国经冯国纶基金经济学教授
龙淑仪小姐
亚洲环球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三年四月十九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