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核战有多远?
最近上映的电影《奥本海默》,讲述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在原子弹研发成功之后,如何因为反战立场和曾经的左倾活动而遭受迫害。其实,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全体人类共同的悲剧。核武器的发明、扩散和竞赛,让这个世界变得极不安全。俄罗斯对乌克兰军事行动受挫之际,就曾多次暗示迫不得已时会使用核武。
美国的核战计划
上世纪冷战结束,敌对阵营的划分不如以前那么清晰,核战的风险似乎也不如美苏争霸时那么显着。其实,美苏两国当年的战争计划存在重大漏洞,人类命运曾经悬于一线;这个世界并未毁灭,全靠运气而已。2017年出版的《末日机器》(The Doomsday Machine)披露了很多细节,此书的副标题正是「一个核战策划者的自白」。作者埃尔斯伯格(Daniel Ellsberg)广为人知的壮举,是1971年向美国十几家报纸披露绝密的「五角大楼文件」,揭发美国领导层和军方明知越战无法打赢而向公众和国会隐瞒真相。此事成为后来美国从越南撤军的一个重要诱因。为此,基辛格曾经称他为「地球上最危险的人」,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他发声。
在哈佛攻读博士期间,埃尔斯伯格曾经主动参军,带兵海外,几年后以海军陆战队中尉的军衔退役;完成博士学位后,于1958年受雇于著名的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获委派研究美国的核战计划,接触到最高级的绝密文件,上至海军司令、下至空军飞行员,他都可以访谈、考察,其后又以兰德研究员的身份在五角大楼工作,目睹并协助高层决策,包括1962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危机。
埃尔斯伯格揭露越战的7000页五角大楼文件,是偷偷复印的;他还复印了另外1.5万页关于美国核战计划的文件,本来也准备向公众披露,但由于越战吹哨而被起诉,于是把核战文件交付给哥哥,埋于地下,后来阴差阳错,被暴风雨冲走,从此不见踪影。
埃尔斯伯格发现,世界上所有决策、指令都有不确定性,但美国军方的核战计划,恰恰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在敌对双方白热化的对抗中,极有可能擦枪走火,导致全面核战和人类毁灭。
名义上发动核武器攻击的大权只由美国总统掌握,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个武官伴随总统左右,手里拎着一个俗称「核足球」(nuclear football)的黑色公事包,据说里面含有只有总统才可以发出的核攻击指令,但这是做给公众看的。其实核攻击的权力一路下放,从总统到战区司令、舰队、战略空军,不知有多少个手指可以按下那个按钮。道理也非常简单:如果指令只能由总统下达,对方先发制人,一个氢弹就可把华盛顿夷为平地,消灭美国政府几乎所有高官,从而瘫痪其反击能力。稍有头脑的人都会预先安排好,万一自己有何不测,另外哪几个人可以接过下达命令的权力。可笑的是,美国一方面层层下放权力以避免被对方「斩首」,另一方面自己核战计划的核心就是斩首莫斯科,似乎从没想过对方也会防此一着。其实,博弈论指出,在大国对抗时,要特别保护对方的指令系统,保证敌方最高领导人安全,让其指令得以顺利下达。
1958年,埃尔斯伯格访问南韩群山(Kunsan)美军空军基地,当地驻扎了12架F100远程轰炸机,每架战机携带氢弹。指挥官明言,一旦通讯中断(这种意外时有发生),又有核弹在基地爆炸(飞机在紧急时刻起飞,发生此类事故的概率颇高,因此在演习时从不带着弹头起飞),为保护下属,他会自行决定下令核攻击,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1962年古巴危机发生,埃尔斯伯格被召至五角大楼参与幕僚的讨论和推演。事过三四十年,决策双方才意识到,当时美、苏之间离核战只有一步之遥,之所以没有打起来,实在有很大运气的成份。本来赫鲁晓夫明令卡斯特罗和驻古巴的苏联指挥官,如无最高当局的命令,绝对不得发动攻击。但是卡斯特罗还是下令,击中一架美国侦察机。苏军指挥官眼见炮火纷飞,又与上级失去联络,以为大战已经开始,所以用导弹击落一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赫鲁晓夫立刻意识到,事情开始失控。
甘乃迪总统向赫鲁晓夫发出最后通牒:假如美国军机再受袭,美国必然攻入古巴。美国并不知道,苏联已经在古巴驻军4.2万人,存有100多枚核弹头。这些短程战术核武器虽然打不到美国本土,但一旦美国入侵,必然会打在美国军人身上,必然导致全面核战争。所以赫鲁晓夫急忙公开声明,接受美国条件,立刻拆除安装在古巴的导弹,世界才避过一劫。
至于海上,同样几乎触发核战。美国战舰群与反潜直升机曾围攻苏联一艘核潜艇,该潜艇携有核鱼雷,足可摧毁美方所有在场军舰;当时潜艇舰长与政治委员已经决定发起核攻击。千钧一发之际,碰巧舰队的参谋长也在潜艇,他不同意。3名负责人最后决定克制,人类又躲过一劫。
古巴危机中,赫鲁晓夫和甘乃迪都真心希望不打核战,不想毁灭地球,却差一点就打起来了。然而在情绪紧张、高度对抗时,前线指挥官往往因误判形势或自作主张,把对垒局势推到临界点,一念之差就难免走上万劫不复之路。
视亿万人如草芥
1945年原子弹研发成功,1952年美国第一次试爆氢弹。到1986年高峰期,美国存有逾2万枚核弹头,苏联则有4万枚。氢弹的威力是原子弹的1千倍,而制造成本更低。1枚氢弹可以有2500万黄色炸药的当量(这还不是最大的),其爆炸力超过人类历史上所有战争(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火力的总和。
1960年代初,埃尔斯伯格调查美军的核战计划,发现其主导思想是先发制人,而非一般以为的维持二次反击的能力,以进行核威慑。华盛顿政府明知中苏已经决裂,但总是将两国绑在一起,并已制定轰炸中国每个大中城市的详细计划。只要与苏联开战,即使与中国完全无关,美国也会顺手把中国灭了。军方对死亡人数的估计是:如果美国先对苏联下手,中苏两国会死3亿人,再加上核爆辐射粉尘,西欧、东欧以及邻近的中立国家(如芬兰、瑞典、奥地利、阿富汗、印度、日本),会再死3亿人。
当年美国高级将领在内布拉斯加州的战略空军指挥部开会,谈笑之间就决定地球上几亿人的生死,那些与美、苏对抗并无直接关系的国家的平民就更无辜。与会者中只有1人觉得不妥:「1942年纳粹的万湖会议,讨论如何科学、有效地杀死几百万犹太人,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最丑陋的一页;可我们现在的做法,比纳粹邪恶、无耻何止百倍。」
斯大林说:「死一个人,那是悲剧;死一百万人,那只是个数字。」尼采说:「个人极少发疯,可集体发疯却是常态。」美苏军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疯狂地制造核武器、制定核战计划时,还不知道「核冬天」的概念(要到1980年代才有科学家提出),仍未明白他们的计划都是自杀的计划。当前俄乌战争、以巴冲突,几万名无辜平民死亡,几百万人流离失所,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事,可是和核战相比,却又微不足道。核战的疯狂,出现在极权国家,也出现在号称最人性、最善良的民主国家,岂不令人深思?今时今日的领导人,会比几十年前的元首更理性、更有智慧吗?
周文博士
港大经管学院管理及商业策略副教授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四年一月三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