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ers of the pack under the economic new normal
經濟新常態 誰來領風騷
自世界衞生組織3月11日宣布「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為全球大流行之後,歐美各地疫情愈演愈烈,確診個案持續激增。面對如此重大的公共衞生危機,全球經濟短期內難免備受挑戰,下行風險加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估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放慢至1.5%, 約為2019年11月預測的一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表示,預計在2020年1月增長3.3%之後,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放慢至2.9%,而中國則為保持正增長的少數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中國內地首季新增就業人數共計229萬;本年3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下跌0.3個百分點。雖然首季度經濟按年收縮6.8%,但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早前表示,「如果全球疫情控制比較好,下半年應該會比上半年更好。」【註1】如此看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之勢有望得保。
至於遭COVID-19肆虐的美國,迄今確診個案已突破100萬宗,死亡人數超過5.7萬。受疫情影響,自本年3月中起,該國在連續5個星期內的新申領失業援助總人數達2600萬【圖】。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失業人數急增,正逼近上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水平,國民中每6人就有1人受疫情拖累而失業。【註2】
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中,美國股票價值普遍上漲。因受COVID-19影響,經濟活動呈不確定性,投資者為尋求避險而增購政府債券。3月12日,道瓊斯指數大跌9.99%,創下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疫情下全球石油需求銳減,石油庫存容量不足,加上石油出口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上周才達成的減產協議仍未開始,導致石油被瘋狂拋售,國際油價急挫至近10年新低。4月20日,紐約5月期油出現災難式暴跌,跌幅超過300%,歷史性跌至負數。
各大國際金融市場近年來的低利率環境,也受疫情影響而進一步壓低。 自2月中以來,美國基準國債收益率已下跌近100個基點,基準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暫時觸及0.4%以下的歷史低點,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首次跌破1%。
隨着利率實質性下降至更低水平,金融機構難望再投資於到期資產。再投資風險指債券持有人將在持有期間所得利息、到期時所獲本息、出售時所得資本收益等,用於再投資所能實現的報酬,或有別於當初買債時的收益率。 但
隨着長期低利率環境持續,要維持固定收益,投資組合收益率勢將受壓。
當前,最受打擊的行業是依賴密集人流及社交聚會的傳統服務性行業,包括旅遊、餐飲、零售以至教育。傳統的就業前景亦會受到衝擊:潛在勞動人口因預期收入減少,購買力萎縮,生活水平逐漸降低。為減輕依賴政府援助,如何調整經濟,提供創業機會至為關鍵。
近期各地政府實施的社交疏遠及限聚令等措施,則有助促進流動媒體服務,例如網上外賣訂餐和消閒娛樂。社交疏遠一旦常態化,就會出現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生活方式。疫情難以預測,久而久之,大眾購物模式或會從此改變。
隨着網上購物日趨流行,經濟亦將更加數碼化,企業更加自動化,而日益以自助服務技術、智能手機技術與機器人取代傳統人力,一方面降低生活成本,一方面提升生活水平。
毋庸置疑,技術開發將對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一些行業受惠於疫情,尤具發展潛力,例如資訊及通訊科技、醫療保健、網上零售等。
雖然遠端工作其實並非什麼新概念,但疫情中則大派用場。世界各地的僱主應更傾向讓員工遠端工作,尤其便於在家處理之職,就更毋須員工以通勤方式上班。一般公司會為此提供最低限度的關鍵技術支援,如手提電腦、互聯網系統軟件等。
實行遠端工作,隨之而來是新的操作風險和顧慮;若管理不妥善,隨時招致巨大損失。公司因此有必要就如何維持生產力和確保工作流程暢順,加以適當教育,通過培訓,使員工利用互聯網技術,從而有效履行職務。
跨國企業方面,部分員工已採取近乎遠端工作的操作模式,管理上應該問題不大。但對於一般本地企業來說,如何有效管理工作流程、評估員工表現,以及建立僱主與僱員之間的互信,便成為嶄新挑戰。更重要的是遠端工作會令同事之間關係疏遠,如何維繫專業合作及發揮團隊精神,同樣需要深入探討。
遠端工作衍生的另一管理問題,就是員工的工作環境各有不同,因而影響個別工作表現。故此,強制性遠端工作未必最理想,但是若任由員工繼續以通勤方式上班,卻又無法確保將員工恐受感染的風險減至最低。
再者,隨着遠端工作日漸常規化,實物資產和資訊安全風險也會有所提高。公司必須為員工釐定基本安全守則,以確保他們無論何時何地,都將公司資產、文檔、機密資訊或資產妥善保管。
遠端工作高度依靠公司網絡連接多個遠端工作單位,網絡犯罪分子較易有機可乘,找到缺口而發動網路攻擊。企業領導必須設法加以防範,一旦分散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增加,會造成在工作關鍵時刻拖慢甚至癱瘓網絡系統。
香港繼去年受到中美貿易戰的衝擊,下半年又出現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社會動盪。本年年初,受困於前所未見的COVID-19,環球經濟更陷於停頓。隨着中美就疫情的政治角力及香港內部政治爭拗升級,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更於短短半年之內,再度把香港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由AA降至AA-,打擊特區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市場,不應只着眼於金融貿易營業額的大小與產品的多寡,還須從宏觀上改善本地營商環境,尤其要確保法制完善以及監管適度而透明。人才資源以至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如資訊自由流通、金融創新技術,均須加以優化。保存廉潔社會和國際聲譽之餘,亦須維持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否則香港將失去對中國內地的作用與貢獻。要在內憂外患夾擊之際發展經濟,社會上下務必盡快平息內部紛亂,並全力融入大灣區發展。
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其網誌中指出,大灣區帶來一籃子機遇,包括推動發展世界前列的高等教育,以培養高端人才;提升完善區內的醫療衞生服務水準及質素;開發世界文化產業,以及利用大灣區各城市作為香港青年人創新創業的平台。踏出這一步,香港經濟就有望擺脫困境,重新出發。
註1: 國家統計局介紹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中國政府網現場直播,2020年4月17日
註2: Virus pushes US employment toward highest since Depression,美聯社,2020年4月24日
資料來源:美國勞工統計局
謝國生博士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首席講師、新界鄉議局當然執行委員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九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