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贸易数字化的三大KPI
前段时间,特首发布2024年《施政报告》,其中一章提到未来政府将会投入更多发展数字经济,尤其是贸易数字化。具体措施包括会加快建成贸易单一窗口、及在金管局内部成立工作小组研究从人才和基础建设方面如何建成香港的数字贸易生态圈。
《施政报告》一经发布,便引起坊间的广泛讨论。笔者曾经多次在文章中及坊间倡议发展香港贸易数字化。数字贸易不但是未来贸易的趋向,更是香港发展的大好机会。因此,除去投入贸易单一窗口等硬件建设的准备,香港更应重视贸易模式的转型,对数字服务业及跨境电子商贸的贸易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数字贸易其中一个重点是无纸化贸易,通过将贸易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步骤电子化、自动化,包括将纸本文档变成数字文档,人力审核的步骤变成电子审核,从而降低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成本。《施政报告》中提及的贸易单一窗口(Trade Single Window)相当于数字化的海关。将贸易需要的各项手续,包括报关,填写或提交文件以及缴费等集成于一个单一的数字平台,以简化进出口的手续。
贸易单一窗口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新概念。贸易单一窗口已于很多国家存在多时,并且已经投入广泛应用。联合国数字及可持续贸易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全球已有超过40个国家建成了完整的贸易单一窗口。其中既有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有秘鲁、泰国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目前香港贸易单一窗口前两个阶段的建设已经结束,政府计划2026年将会完成最后一个阶段的建设。
除海关以外,国际贸易还包括发货,取货,贷款,保险等很多环节。目前仍然有很多环节当中必须使用纸本文件。世界贸易组织(WTO)2022年的一份报告估计,每一笔跨境贸易涉及至少36份文件的240份副本。若然可以将所有文件的提交、审核和处理全部电子化,不但可以节省纸张,保护环境,更会简化程序,节省很多时间和人力。香港在发展贸易单一窗口的同时,也应该尽快完善其他贸易相关部门的电子化,包括更新关于电子文档法律效力的条例,及处理电子文档的数码基建,令香港有能力处理更大的贸易量。
无纸化可谓是数字贸易乃至数字经济的基础,但数字贸易不止是将传统货物贸易流程电子化。WTO及世界银行将数字贸易分成两大类别:通过数字渠道购买的贸易(digitally ordered trade)以及可以通过数字渠道交付的贸易(digitally deliverable trade)。前者的主要代表就是电子商贸,而后者则包括金融、法律、谘询等大部分服务。香港市场对两种数字贸易都有很大的潜力,电子商务在香港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然有很多机会有待开发。而服务业进出口更是香港的长处,将服务贸易数字化必定可以为香港繁荣的服务业带来更大的机遇。
电子商务已经是一个全球收入超过四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且预计至少在下一个十年将会持续快速增长。香港近年的电商市场也正在迅速发展。据政府统计,2023年全港电子商务销售额已超过300亿港元,而且有明显的继续上升的势头。相信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直观感受,无论是本土的友和、HKTV Mall、或是大陆的淘宝及京东,甚至海外的亚马逊,在网上平台或者销售,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愈来愈重要的一部分。
香港的电商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电子商务销售约占全港零售额的8%,不单远低于电商发达的市场如中国大陆、英国及韩国(三者均超过25%),也低于亚洲邻近地区如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等。目前较低的市场占比意味着还有很多可以发掘的消费潜力未有得到开发,同时也意味着还有很多企业及商户有机会从电子商务中分一杯羹。
目前香港的电子商务市场有两个亟需改善的方面。首先物流配送及网络平台等电商相关的硬件建设不够完善。当大陆、日韩已经可以做到隔日送达、当天送达甚至配送速度按小时计算的时候,一个从九龙到港岛的订单可能也需要三日才能送达。而当消费者在购物后遇到问题,从售后服务和沟通到退货退款等步骤也都相当繁琐,种种不便之处令网上购物失去了便捷性这个最大的优点。对于追求效率的香港人而言,可能直接出门购买甚至北上深圳购物的效率更高。
另外,对于有意发展电子商务的商户而言,没有合适的人才也是难题之一。香港本土电商领域的人才不足,大企业招聘尚且不易,中小企业更是难上加难。Fedex 2022发布的报告表明,香港有60%的中小企业表示难以招聘到具有电商相关技能的人才。电商在管理、销售、营运推广等方面与传统零售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很多商户而言,专业的电商人才是发展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因素。香港政府应该加大对本地院校或企业的人才培训计划的支持,尽快提升人才储备以助力本港的电子商贸行业。
服务贸易中可以通过数字渠道交付的有很大部分属于专业服务,包括金融、法律、教育、医疗、和资讯科技等。2023年全球数字服务出口量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中国大陆、日本及印度是最大的服务出口地。
香港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地区,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超过九成,其中有超过60%是可以通过数字渠道交付的服务。去年全港服务业生产总值超过2.5万亿港元,单是金融一个行业也超过5500亿。若然要谈论竞争优势,香港有多元的服务、完善的法规制度、及充足的专业人才,完全不输上述几个服务出口的大国。然而实际上的香港的数字服务出口,完全没有体现这些显而易见的优势。2023年,香港所有服务的出口值仅有7000亿港元,其中数字服务出口更是仅有3000亿港元(约450亿美元),而同期新加坡的数字服务出口则接近香港的五倍(1800亿美元)。
在数字贸易时代,香港未能发挥服务业的巨大优势,有以下几个原因。数字服务出口首先受制于香港尚未完成的贸易无纸化进程。海关、银行及政府所需的各项手续若未能完全数字化,数字服务出口自然就无法大规模进行。此外,与货物贸易不同,服务贸易还受到网络安全、跨境数据传输以及跨境电子支付的多种限制。这些问题无法单方面解决,而需要香港与贸易伙伴协商后决定,因此与数字贸易相关的贸易协议不可缺少。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政府也已经承诺将在磋商双边及多边贸易协议时加入数字贸易和跨境数据流通相关条款。
最后,所有行业要发展海外市场都需要平台和机会,服务业也不例外。服务业当中的大型企业出口或许可以自己探路,但是中型甚至小型企业若只能靠自己探索海外市场则会困难重重。这些企业需要政府的帮助,为他们提供资讯以及搭桥牵线。正如商品贸易的各种展览、交流活动。政府不妨考虑采取类似的措施,为服务业界提供外出考察及与海外商家交流的机会,或在香港主要贸易伙伴地区设立办公室,为服务业提供帮助,令更多服务业的企业有机会拓展海外的市场,从而使香港本已蓬勃的服务业更上一层楼。
邓希炜教授
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对外事务)、冯国经冯国纶基金经济学教授
龙淑仪女士
为亚洲环球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四年十月三十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