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2020年的全球经济
历史上很少有哪一年不到年中便已确定写入史册,成为历史长河的分水岭。2020年就是这样的一年,而我们都身处其中、亲历其境。
一年前疫情还未出现的时候,全球经济已受到好几方面的趋势影响。比较直接的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的保护主义,具体表现在中美贸易战上。但特朗普政府针对的不单是中国,还有其他贸易伙伴,甚至是以美国为首所建立的全球自由主义贸易体系。像世界贸易组织(WTO),因为美国屡次反对有关候选人的提名,目前既无总干事又无贸易争端上诉机构成员,偌大的国际组织形同虚设。
另一个趋势是,金融海啸以来,美国、英国、欧罗区和日本都纷纷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全球持续处于低利率环境。利率低企,投资回报主要基于资产增值。大量资金流到金融市场,带动金融资产价格上升。有能力持有金融资产的人,财富呈现增长,而只能把少有的积蓄存在银行的,回报几近于零,贫富差距因而扩大。
全球化也是收入不平均的一个原因。发展中国家自从八十年代加入全球化过程后,通过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分工获取了发达国家内中、低收入阶层的工作岗位,使后者的生活水平多年来没有改善,因而敌视全球化和外来竞争,并导致民粹主义的抬头。2016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都直接和这些演变有关。此外,科技的突飞猛进、或所谓工业革命4.0,如水银泻地般迅速渗入各种经济活动,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改写了收入分配。
除上述外,长远地影响到全球经济演变的,还有人口老化和气候变化。人口老化方面,65岁或以上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已由2000年的6.8%上升至去年的9.1%。一些经济体的人口老化来得比较早,日本是众所皆知的例子。在香港,65岁或以上占人口的比例在去年已经高达17.5%。至于气候变化,则是刻不容缓需要国际间携手合作应付的重要议题。
上面种种,已为全球经济带来不同的挑战。新冠肺炎的出现,更迅速地破坏全球经济,亦加强了上述趋势的影响。篇幅有限,这里谈谈新冠肺炎和外贸。
从二战后到金融海啸的数十年间,全球贸易的增长都高于GDP的增长。贸易额对GDP比例的上升,可视为全球化的一个简单明显的指标。但金融海啸后,全球贸易增长已慢下来。2008至2018期间,贸易和GDP都同时增加了26%,亦即是全球化没有更上一层楼。由于服务贸易增长快于商品贸易,所以商品贸易的增长低于GDP的增长。
商品贸易增长较慢,一个原因是技术进步、如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的发展,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生产商可以减少因需利用外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将部分生产外移,因而也减少了零部件或最终产品的进进出出。
另一个原因是,随着经济水平上升,服务业占经济活动的比例愈来愈大,在去年已占了全球GDP的三分之二。但比起农业和工业产品,服务业的可贸易性较低。像工业产品可以由一个经济体出口到另一个经济体加工,然后再出口。来来回回,贸易数值自然较大。相反,服务业一般不可能转口。此外,过去十多年,并没有什么如关税及贸易总协议(GATT)时期的多边贸易协议签订,也没有如中国的大型经济进行外贸改革开放市场,去推动贸易增长。
全球贸易本来已在快速演变,估计新冠肺炎过后,不会回到之前的情况。一个原因是疫情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形态,如居家工作会变得更普遍,这自然减少了对交通工具和上班衣服的需求,但同时增加了对电子设备和便服的需求,因而影响有关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进出口。
另一个原因是新冠肺炎使企业重新计算成本效率和可控性之间的平衡。现代科技容许企业将生产分割到不同地点及各供应链实时到位的管理,把生产成本降至最低。但新冠肺炎导致交通运输的不确定性,使企业作出即使成本稍高但比较靠谱的供应链安排;又或者在本土生产,以科技取代外地的劳动力,加快所谓工业化4.0的步伐。
在疫情之前,美国已将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改为从墨西哥、越南等国家进口。这虽然和贸易战有关,但事实上,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生产成本亦随着上升,有关的转移早已逐渐出现,中国也慢慢从价值链的低端上升。
贸易战开始后,美国即重拳出击,但美国的外贸逆差总的来说不跌反升。原因无他,贸易逆差归根究柢反映一个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行为。储蓄少投资多,即等于用去大量资源、包括外国的资源,后者自然表现在进口上。特朗普上任后一年的减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赤字,等于减少政府的储蓄和提高外贸逆差。疫情期间,即使美国人民的储蓄上升,但不足以抵消美国政府为挽救经济而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赤字大规模增加,美国的贸易逆差难以下跌,除非美国境内的投资活动减弱。
若说特朗普掀起贸易战是要取回美国贸易逆差背后失去的工作岗位来争取选民,贸易逆差没有改善甚至上升,那有关的政治力量仍然存在,拜登上台后仍然要面对这方面的压力,难以扭转美国保护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中国于本年7月底推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发展策略,相信其中一个考虑是碍于国际环境充满敌意,而这情况在新冠肺炎后变本加厉,因而在经济运作上减少对外国的依赖。中美两国是全球第一第二大贸易国,总贸易额占全球四分之一,若中美两国都转向国内,加上有关商品在第三国的供应链,全球贸易增长定然受到很大影响。WTO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额会下跌9.2%,虽然明年反弹7.1%,但仍然不能回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2020年提醒我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不过,既是同天,便会有两种取态,一是争夺、一是分享。数千年来,人类都在争夺与分享之间纠缠。「凡是过去、皆为序章」。2021年将至,期待好好总结经验,明年大步踏前。
陆炎辉 港大经管学院荣誉副教授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廿三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