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罗面世25周年
经过两次大战的生灵涂炭,欧洲人终于化干戈为玉帛,把精力用在经济合作,一来有利于发展经济,二来防止再度战争。数十年来,欧洲的经济整合缓慢但稳步发展,从五十年代只有6个成员的欧洲共同市场,发展到今天27个成员的欧盟,而合作的内容,从开始时的煤炭和钢铁,到今天20个成员共用的欧罗。
欧罗在1999年1月面世,距今刚好四分一世纪。当时11个参与国之间相互固定了汇率,以欧罗为计算价值单位,并共同把货币政策交给半年前成立的欧央行。至2002年1月,欧央行开始发行欧罗钞票及硬币,欧罗遂取代原有的法郎和马克等,成为市民日常行使的货币。刚好199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颁给了发展最优货币区理论(optimum currency area)及有「欧罗之父」之称的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
蒙代尔特别看好欧罗及使用单一货币的欧洲,他认为这是国际货币体系继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及1971年尼克逊总统取消美元和黄金挂钩以来最重要的发展。他估计欧罗区将会大于美元区,欧罗会与美元分庭抗礼,改变美元主导的国际格局,因此影响更为深远。多年来,欧洲主要国家已朝着单一市场的方向发展,在商品、服务、劳动力和资金可以自由流通后,货币联盟(monetary union)是更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的政策。毕竟欧洲早在1979年已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以德国马克为主导,其他货币与马克维持固定汇率。从稳定的固定汇率到使用同一货币,在概念上只是一步之遥。
然而,也有不少人对货币联盟及欧罗存疑。最明显的考虑是成员国要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把有关决策托付给欧央行,但后者的政策目标,不一定符合所有成员国的要求,可能会导致成员国之间的不和,特别在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情况下。持这些反对意见的,包括著名的前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行政总裁及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在他看来,欧洲推动货币联盟的根本目的是政治而非经济考虑。货币联盟只是为将来的政治联盟铺路,欧洲进一步统一和强大,会在国际政经事务上较为独立自主,不一定对美国言听计从,因而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增加地缘政治的风险。最后这个结论,显然和今天众多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国家的想法不同。
事实证明,上述两方面的预期都不准确。欧罗面世首十年,欧罗区经济表现还算可以,但并不特别优异。按世界银行的数据计算,欧罗区在1999至2008年期间的GDP平均增长率为2.1%,稍低于之前20年平均的2.3%。但在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各成员国面对不同程度的经济金融困难,却有同样的欧央行低息货币政策,使得较为弱势的国家过度依赖借债度日。当欧盟及欧央行表示不会为这些国家还债时,有关国家的利息随即迅速上升,引发欧债危机,使2009至2018年欧罗区的增长率平均只得0.8%。货币政策方面,欧央行的目标比较明确,是维持中期通胀率约2%。除了金融海啸、欧债危机及俄乌战争期间,通胀目标都能达到。
1999年欧罗刚出现,欧罗区和美国分别占了全球GDP的21.7%和29.4%。到2022年,有关的数字分别是14%和25.1%。随着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冒起,欧罗区和美国占世经济的比例同时下跌,这不足为奇,但欧罗区和美国的差距愈来愈大,并非蒙代尔所预期,而欧洲在国际事务上仍然对美国亦步亦趋,没有出现费尔德斯坦担忧的情况。
至于作为国际货币,欧罗和美元的差距又如何?按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去年12月的全球支付中,美元占47.5%,欧罗则占22.4%,这是把欧罗区成员国之间的支付都算进去。因为20个欧洲国家都用欧罗,自然提高欧罗的使用比例,若不算欧罗区成员之间的交易,那美元在国际支付的占比便高达59.7%,而欧罗只有12.6%。此外,按国际清算银行(BIS)于2022年4月的调查,在外汇市场上的交易,美元占88.3%,欧罗占30.5%。由于外汇市场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所以总值是200%而非100%。至于两种货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字,在去年第三季度美元占59.2%,欧罗占19.6%,差距仍然很大。
一种货币的国际化程度,视乎该国的经济规模、与外国经济交易总量、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关政策的透明、金融市场的监管和深度等等。欧罗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差距,有相当大程度源于两地政府的财政安排。美国是统一的一个国家,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和有关的财政,因财政赤字庞大而发债量多,形成一个流动性高和相对安全的市场,支持美元的流通。
相反,欧罗区只有货币联盟,没有财政联盟,涉及多个国家和多种政府债券,每种债券的规模均小于美国国债,不同债券又有不同程度的流动性和风险,减少了欧罗的吸引力。
此外,欧罗和美元都不是有商品作为本位的法定货币,要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带来的经济问题,政府需要维持一定的财政纪律,不能过度挥霍。欧罗区的政府名义上都需要面对分别是GDP 3%和60%的财赤和债务上限,但差不多所有成员国都曾经用不同原因绕过这些限制,使有关规则形同虚设。欧罗区作为一整体而言,从欧罗面世开始,政府债务就一直高于GDP的60%,在金融海啸及新冠疫情期间更高于90%。这是欧罗区的情况,其中一些国家自然高于这些比例。问题严重的话,市场自然会关注其他国家或欧央行会否采取什么行动。某个成员国的财政状况,可以给欧罗区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这情况在民粹思潮高涨时出现的机会更大。
多年来,欧罗区的经济表现并不特别耀眼,最近十年又分别受到欧债危机、新冠疫情、俄乌战争、以巴战争、通胀、加息和美元升值的影响,经济前景并不乐观,欧罗亦难有发展空间。欧罗是一个重要而罕有的经济政策实验,而欧罗区给予成员国一个高度合作应付经济困难的制度安排,效果如何,需要好好总结。
陆炎辉博士
港大经管学院荣誉副教授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四年二月七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