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前景黯淡
二次大战后,全球贸易的增长持续快于全球GDP的增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的主要动力;同时,贸易增长较快,表示经济体之间的互动愈来愈多,也是全球化正在进行的 一个指标。 然而,这个趋势到2008年起便停止。 金融海啸后,贸易增长总的来说稍慢于GDP增长。
贸易增长放缓有众多原因。 首先是少了大型或众多经济体开放贸易参与国际分工。 二战后先有当时的发达工业国从战时的保护主义转为经济往来,后有亚洲经济体以贸易促进增长的发展策略。 至八九十年代,众多前计划经济体均纷纷开放贸易,从中国至前苏联、东欧、越南等,都是经济全球化的推手。 印度虽不推行计划经济,但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在九十年代慢慢开放。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进一步促进了全球的贸易增长,但随后全球再难有类似因发展策略大幅改变而来的推动力。
另一个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服务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比例愈来愈高,但服务相比商品,可贸易性较低。 服务业的生产难以储存和转手,不能和商品般同一产品可以运来运去,从而增加全球贸易总值。 同时,服务业也很少有工业产品背后的供应链,零部件来自不同经济体所带来的贸易额。 相对于商品来说,服务业的发展推动GDP多于贸易。 按世界银行和WTO的数据,2022年服务业占全球GDP的61.7%,但只占全球贸易的21.1%。
全球贸易的发展,多年来受惠于WTO前身、即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的推动。 从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多个回合的谈判中,GATT成功地降低主要是关税的贸易壁垒。 但1995年WTO取代GATT后,在多边贸易谈判上并无进展,唯一的多哈回合亦在2008年无功而退。 WTO的164个成员占全球贸易总额的98%,WTO在促进贸易上无甚建树,也是贸易增长放缓的一个因素。
和GATT的时代相比,WTO面对的情况更为复杂,达成多边协议的困难亦较高。 早期的谈判重点是降低关税,但现时情况已改变,一来全球的平均关税已下降很多,二来发展中国家在加入地区性自由贸易协议时也乐于接受彼此降低关税,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 (RCEP)中的东盟成员。 现阶段的贸易谈判议题,由早期的农业和渔业补贴,到劳动力市场、环保、气候变化、电子商贸等,包罗万象。 有关的营业法规,在不同的经济体中自然松紧不一,因而涉及不同的生产成本,容易被理解为不公平贸易。 但WTO各成员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行业的监管要求自然有所不同,如要求统一规范,发展中国家会感到不公,甚至认为被剥夺了政策的自主权。
WTO难以取得多边贸易谈判成果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决策机制。 一般情况下,WTO以共识(consensus)为决策基础,若没有成员在有关会议时正式提出反对,议程便被通过,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以投票形式决定。 GATT在开始时的成员只有23个,到改为WTO时增加到128个,至2016年WTO已有164个成员。 成员数目愈多,达成共识的机率愈低,或许一些最低度开发国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不敢造次,但利益当前,不难出现反对者。 况且谈判议题陆续有来,这一次的表态,或会增加日后的筹码。
和这一点有关的,是WTO各成员可以自行宣布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后者可得到较宽松待遇,但亦有机会受到其他成员对其发展中国家地位的质疑。 现时大约三分二的成员选择发展中国家地位。 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议题上很多时有利益冲突,例如气候变化的减排标准。 由于发展中国家数目较多,发达国家自然不接受以多数决定原则(majority rule)作为WTO的决策准则。
WTO乃根据马拉喀什协定(Marrakesh Agreement)成立,协定的第九条说明WTO会沿用GATT以共识作决策的做法,让每一个成员国都有同等权利,用意是争取多个国家参与,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早些达到促进全球贸易开放的目的。 二战后和GATT差不多同时成立的国际机构,如IMF和世界银行,决策都不是一成员一票,而是较富有的经济体有较多话语权。 但这也增加了达成决策的难度。
为了提高决策效率,有建议WTO不用一下子就涉及164个成员去达到多边协议(multilateral agreement),可由对某个议题有强烈兴趣的成员自愿先行讨论,达到复边协定(plurilateral agreement)后再由 其他成员决定是否参与。 但和WTO其他建议一样,这个提法也有反对者,其中最强烈的是印度,表面原因是违反了WTO多边协议的精神。 印度在国际贸易上一直立场飘忽,像上述的RCEP,印度于2012年开始谈判时加入讨论,但到2019年快达成协议时退出。 在美国拜登政府两年前牵头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中,印度并没有参与其中有关贸易的部分。 他们选择参与少数有利自身的项目,这不难理解,但似乎同时又不方便其他经济体的贸易发展【注】。
上星期WTO第十三次部长级会议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 在全球贸易及有关体系经历了近年各方面的打击之后,这个会议在时效上有它的关键性,因而也受到相当关注。 WTO的部长级会议约两年举办一次,是WTO的最高决策平台。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范围很广,包括渔业补贴、电子商务、农业、粮食安全、发展投资及世贸组织改革等等。 比较积极的观察者希望这次会议能达到当前一些贸易谈判的结果,以及为世贸组织的体制改革奠下基础。 然而,大部分的论者对会议都不存有太大希望。
会议比原定计划延长了一天,但结果仍是差强人意。 明显比较正面的,就是批准科摩罗和东帝汶两个新成员加入,使成员数目增加至166个。 另外是将电子传输暂免关税的政策延长至下一届部长级会议,方便全球数字贸易的发展。 然而,这个免税政策从1998年开始已是如此,都是每次部长级会议延期到下一次会议,严格来说,算不上是这次会议的成果。 至于在年内恢复争端解决机制正常运行的决定,也只是拨乱反正,将特朗普任美国总统时破坏的机制重新启动而已。 会议结束后得到一些官方和论者的肯定,但感觉是全球贸易和有关机制没有进一步下滑,已经是正面的事情了。
说到特朗普,以目前的情况而言,他大有机会在今年选举中卷土重来。 他的再次上台,将对全球贸易带来极大灾难。 他最近表示若再当总统会对中国产品提高关税至60%,还会对全球其他地方入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 观乎他之前的言行,情况不容乐观。 在全球贸易框架失效、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随时风云变色的大环境下,国际企业只能战战兢兢地静观其变,难以看好经济前景。
【注】 https://www.cfr.org/blog/responsible-consensus-wto-can-save-global-trading-system
陆炎辉教授
港大经管学院荣誉副教授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四年三月六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