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 无限生机
新冠肺炎变种病毒的威胁与日俱增,医疗保健和生物科技业有何应对办法,自然备受全球关注。生物科技的发展有助解决现存问题, 例如传染病疫苗、老龄化社会以至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贡献极大;但研发过程漫长,技术风险高,尤其需要长期投资和雄厚资本,以及上市前后的持续融资。
香港生物科技企业为数逾250家,是全球生物科技公司首次公开招股(IPO)的热门地点,世界排名第二,仅次美国。特区政府在《2018-19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已将生物科技定位为创新科技一大重点。
环顾世界各地,生物科技公司的集资活动都在加速增长,集资渠道包括创业投资、收购、合伙经营和IPO。据顾问公司麦肯锡分析【注1】 ,2020年全球生物科技业共筹集366亿美元创业投资资金,较2019年增长45%;在公开市场则筹得343亿美元,较2019年增幅高达186%。
美国方面,根据摩根大通的研究【注2】 ,2020年,医疗及生命科学公司的投资额都创历史新高,达成729宗创投融资,较2019年上升49%;而2021年的创投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
2018年4月 ,香港交易所(港交所)在《上市规则》中引进了第18A章,涵盖尚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自推出以来,医疗健康业生态圈逐渐成形,目前已上市的18A公司包括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预计将扩展至新兴生物科技子行业。截至2021年6月底,共有67家医疗健康公司在本港上市,融资总额达2090亿港元,其中33家为未有盈利的18A生物科技公司,共募集870亿港元资金【图1】。
2020年8月,恒生综合行业指数(HSCI)允许根据第18A章上市的合资格医疗健康公司纳入其中;同年11月,南向「港股通」亦允许此类公司纳入其中。从【图2】可见,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的表现,优于医疗保健、必需性消费、金融,以及资讯科技等各大行业指数。
生物科技指数在2020年和2021年的增幅分别为53%及24%,而同期恒生指数变化分别为+3%–10%。
疫情期间,生物科技公司的融资趋势反而向上,18A公司更录得超额认购,2021年已有17家18A公司成功上市。
如【表】所示,截至12月3日收市为止,这类公司只有13家股价高于发行价,跌破发行价的则有27家,比例超过半数。跌幅最大的是歌礼制药,从发行价14港元到12月3日收市价3.13港元,跌幅高达78%;至于康希诺生物股价则比发行价大涨近600%。这类18A生物科技公司的投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18A新规则将上市制度带入新时代,有助部分公司加强研发,巩固发展基础;但亦有公司借上市追求超级估值,以博宣传,形成良莠不齐现象,跌穿发行价的公司也就屡见不鲜。
生物科技业面对四大挑战。第一,研发需时,投资不稳定性及风险都偏高。第二,企业须不断创新,确保在相关领域前沿占一席位。第三,企业须不断学习,并汲取其他科学领域的新发展成果,以丰富本身的知识库。第四,确保知识产权受法律保障,并追上科技进步。此外,有赖大学、金融市场、政府政策、监管机构多方面配合,缺一不可。
中国内地人口老化一直是医疗业发展的一大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内地60岁或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18.7%,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老年人口在2040年将达4.02亿。按2021年3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内地将推动生物科技发展,尤其是生物医药及生物材料。相关投资活动明显加快,科创板自2019年推出以来,已有66家生物医药企业在此上市。 2020年,医疗及生命科学业在科创板的新上市数目及募集资金总额名列第三,占同年A股市场募集资金的13%。
香港拥有深厚的生物科技科研基础,透过日趋完善的生态系统,提供充沛的流动性,协助国内公司走向国际,亦吸引海外公司打进内地市场。 2021年11月,特区政府与贸易发展局(贸发局)以「强韧迎变 共塑可持续未来」为题,举办首届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贸发局主席林建岳表示,香港的生命健康科技创新研发日益蓬勃,结合大湾区的庞大市场及生产优势,是理想的医疗科研、临床、投融、商业化的一站式平台。笔者建议,本地大学应各展所长,参与多项前瞻性的生物医学研究。
本港具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融资渠道,足以进一步发展医疗及生物科技业的综合生态系统,以培育本地初创企业,吸引海外人才一展抱负。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香港在上榜的132个经济体中位列14,在创意成品方面更为世界之冠,在市场成熟程度排名第三。至于在创新集群一环,香港─深圳─广州亦仅在东京─横滨之后高踞第二位。
在《2021年施政报告》中,特首林郑月娥拟定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内设立「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集合20多所与健康相关的实验室,推动特区发展成为国际级的医疗、生物科技及医学研究中心。香港不但是医疗公司及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选点,亦能向这类公司提供与本地及国际不同类别的投资者连接的机会。再者,成熟的医疗系统及稳健的通讯基建,也是香港成为医疗及生物科技初创企业发展基地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香港交易所与生物科技期刊》1–6期,香港交易所,2019-2021年
《推动生物科技及医疗行业进一步发展:善用香港金融基建》,香港金融发展局,2021年11月
【注1】:麦肯锡,《生物科技前景如何:另一波浪潮还是低潮? 》,2021年4月
【注2】:摩根大通,《2021年生命科学展望:初创企业融资不断变化》,2021年
谢国生 港大经管学院金融学首席讲师、新界乡议局当然执行委员
章颖芝 香港大学附属学院讲师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