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时代的来临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北宋时期已有称为「交子」的纸币流通,比欧洲早了几百年。中国也很可能是最先广泛使用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简称CBDC)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行)早在2014年已开始研发数字人民币,并在2020年4月开始,分别在4个城市进行试用,年底又增加了6个试点地区 【注1】。
人行在上月发表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是官方对数字人民币在过去7年的研发、推行情况及前景的综合报告。按白皮书所述,截至本年6月底,内地民众已开立2087万个人钱包,进行了约7000万次交易,总额达345亿元人民币 【注2】。
除了人行,其他央行对推广CBDC也相当积极。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在去年底调查了全球65家央行,发现其中86%已开始研究CBDC,60%亦已进入测试阶段。而巴哈马更已在去年10月推出了Sand Dollar,成为首个全面使用CBDC的国家。巴哈马的国土由约700个海岛构成,CBDC将有助全国的金融联系和金融普惠。
货币是方便经济活动的工具。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货币自然应运而生。但近年各央行积极研发CBDC,主要是受市场上的电子支付平台和加密货币的发展推动,特别是脸书(Facebook)在两年前宣布发行加密货币Libra(现改名为Diem)的计划。脸书用户众多,每月活跃用户达28亿人,占全球人口36%,是中国人口的两倍。若脸书用户广泛地接受及使用脸书的加密货币,自然对各央行构成挑战和威胁。各央行在打击非法活动和施行货币政策的效率亦会被大大掣肘。此外,在目前中西竞争愈趋激烈的环境下,中国积极进取研发CBDC,亦对其他央行构成压力、不能落后太多。
CBDC是主权货币的数字化版本,由有关国家的央行创建和发行。它是与现金等值的电子支付媒介,储存于持有者的手机或其他装置上的数字钱包中。相对于一些电子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CBDC是法定货币,对方不能拒收。
众所周知,在买卖过程中,要便利和完成交易程序,买卖双方需要消耗有关商品价格之外的资源或费用,例如到商店购物所花的时间和交通费用,或将货币或某种价值由买方转移到卖方的支付系统。现金是一种支付系统,但要使用这个系统,社会需要花上有关的印刷、储存、转运、保安、辨别真伪、注销等成本。同样,支票支付也有清算过程中的成本;在信用卡支付过程,发卡银行亦会对商店征收费用。
这些支付系统的交易成本,在跨境支付中更加明显,不单双方银行会收取手续费,中间作为「讯息传递」的机构(如SWIFT)也会收取费用,而清算过程一般需要两天或更长时间。如果涉及发展中国家或非主要货币,费用将会更高、耗时更长。上述种种,都说明传统支付系统的效率有待提高。CBDC的一大贡献,就是提升支付系统的效率。
CBDC和现金都有「支付即结算」的方便。现金转手后,其所有权亦随即转移,无需进一步核实,亦无需任何授权,便可随即使用新持有的现金,CBDC亦如是。但现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买卖双方需同时同地出现,才可将现金转手。这当然不利于新时代数字经济下的交易活动。相对而言,CBDC可以很方便地打破时空的限制,促进新经济发展。
CBDC的另一个优点,是促进金融普惠化(financial inclusion)。它的使用无需通过互联网,便利了互联网覆盖率低的偏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金融参与。此外,CBDC支付的双方亦无需持有银行户口。按世界银行的数据,在2017年全球人口约75亿,其中竟有17亿人没有银行户口或使用银行服务 【注3】。这是对「金融全球化」一词的讽刺。金融不一定涉及复杂和巨额的资产。在去年新冠肺炎的影响下,美国政府以支票将救济金寄给市民。但有1400万美国人是没有银行户口,他们总得花上一些心思和成本,才可将支票兑换为现金使用。若果CBDC已在美国全面流通,便无需费时失事了。同样,若不幸遇上天然灾害,CBDC可以便利政府及时、有目标地救济灾民,一来资金迅速到位,二来可以减少中介组织扣取的费用。
许多央行探索CBDC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有助调控经济。适当的经济政策,自然需要建基于对经济及时和全面的了解。然而,经济数据主要是季度和月度的,不如金融数据频密。而且数据并非即时的,也常有日后修订的需要。CBDC广泛流通后,政府可以获得有关经济表现的实时情况。即使在全国总支付额中比例不高,CBDC的使用数据,也可以提供很好的政策参考材料,特别是CBDC的数据可以细分至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层面。同时,执法当局可以易于及早发现,并消除欺诈、洗钱、资助恐怖分子和非法赌博等活动。
当然政府的监管愈容易,市民会感觉到愈少私隐保障。而这也使一些人抗拒CBDC,倾向接受「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就这个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讨论。第一,由于货币政策的需要,在数字经济愈趋发达的情况下,相信没有任何经济体,只有市场提供的加密货币和支付平台;而央行只发行传统的现金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却不发行CBDC;第二,即使没有CBDC,也不代表央行不会监察经济活动。CBDC的存在,只是减低监察成本而已。政府部门及央行有国内和国际责任,打击洗黑钱(Anti-Money Laundering)和恐怖主义筹集资金(Counter Financing of Terrorism)。
很难想像有央行在建立CBDC系统时不把这两点考虑在内;第三,CBDC的交易讯息由政府掌控,而在目前如支付宝的电子交易中,个人的交易讯息是由有关平台掌控。前者的保障私隐程度不一定比后者低,而后者会从用户数据中受惠。这一点,也是人行推行数字人民币的一个论点。
不过,CBDC亦有挑战,就是要防范黑客入侵,保护讯息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另一个挑战,是CBDC除了取代现金外,还可能取代其他形式的货币,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存款,造成所谓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和现金一样,CBDC是央行的负债。另一方面,存款是银行的负债,银行可以倒闭而央行不会,因此持有CBDC比持有银行存款稳妥。CBDC会否取代银行存款,增加银行经营的困难,要看银行体系如何应对,例如提高存款利息,或改善对存户的服务等。
数字人民币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但即使日后广泛应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全面取代人民币现金。这一点,人行的官员早在不同场合指出,在上述的白皮书中也有重申。CBDC的推出,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都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但由于影响深远,所以必须以金融稳定为前提来发展。同时,CBDC,特别是中国的数字人民币,有一定的国际含义,这方面需要另文讨论。
【注2】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
【注3】The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17
陆炎辉 港大经管学院荣誉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一年八月十八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