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 时代洪流
特区政府于今夏推出消费券计划,惠及整体社会,市民可选择透过支付宝香港、八达通、Tap & Go「拍住赏」及WeChat Pay HK领取总值5000元消费券,令此4家储值支付平台合共增加了逾220万个新账户,而增设电子支付系统的商户亦超过48000个。
今年发表的一份全球支付报告【注1】 指出,2020年就一般零售消费付款而言,信用卡仍是香港人的首选,其中40%和45%的受访港人,主要以信用卡进行网上购物和店内消费;内地人则普遍使用电子钱包,其中71%的内地受访者会用作网购,48%用作店内消费。报告亦预计到2023年,电子钱包的使用率将占零售业销货总值23%,并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店内付款方式;以现金结账的比率则持续下降。
手机上的电子钱包(如PayMe)具备增值功能,可用于购物或向个人付款(P2P支付);须受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的储值支付工具发牌制度规管。其他电子支付工具,包括信用卡、Apple Pay和Google Pay等,由于没有储值功能,则不受这方面规管。
回溯香港的「无现金」发展史,香港早年作为全球电子支付的先驱,是首个使用电子货币八达通的城市。1997年9月电子智能卡八达通系统面世,至今已涵盖大部分运输、零售等多个范畴的小额交易,平均每名港人持有4张八达通卡,每日交易平均超过1500万宗。
目前手机支付在本港仍未能如内地般普及,原因何在?第一,由于信用卡等付款方式在内地本来就不普及,于是从零开始,逐步建立起无现金社会,相继推出支付宝、WeChat Pay等。反观香港市民则一向习惯使用信用卡和八达通,支付业务早被两者占据,余下市场空间有限,利润亦微薄,后来者必须另辟蹊径,例如提供P2P支付服务。
第二,基于网络安全及个人私隐的考虑,用户须以实名登记账户的手机支付,而港人多以电子支付作小额交易。所以即使领取政府消费券,亦有市民宁可购买新的租用版八达通卡,而不用手机应用程式。但事实上,金管局在2016年8月发出首批储值支付工具(SVF)牌照,至今共有18个持牌人。由于当局发牌制度监管严谨,在安全方面应能提供一定保障。
放眼世界,多国正在积极研究中央银行数码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简称CBDC),将有利于淘汰现金。
CBDC凭借央行的信誉和法律地位为后盾,其地位不亚于实体货币。此外,为应付来自加密货币之一的稳定币(stablecoin)的威胁,例如Facebook的Diem,央行有必要维持对金融支付系统的控制。
第三,现时本港流动支付技术的系统并不一致,不同支付系统有各自的读卡器。由于缺乏统一交易平台,商户须装置不同读卡器供顾客使用,以致窒碍流动支付服务的发展。笔者建议当局不妨向内地、新加坡、欧美等国家借鉴,设立电子支付统一读卡器(UnifiedPOS)。
支付宝、WeChat Pay等流行的二维码支付工具,让商铺毋须安装额外收款设备,收款成本得以降低,因而在内地迅速普及。至于本港消费市场则广泛接纳信用卡,若要进一步推广电子支付服务,其实可以朝着手机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技术的方向发展,不过支付时仍要出示预付卡、信用卡或手机内的QR Code,所需时间较长。
但随着NFC技术逐渐完善,预计2022年第二季开始,香港的消费者可选择将本地银行发行的预付卡、信用卡等绑定于NFC表带、手链、戒指各类配饰。在澳洲,曾有演唱会主办机构与赞助银行及Visa PayWave合作,在赠送给入场观众的太阳眼镜内置NFC晶片,只须扫描眼镜臂,就能用太阳眼镜来购物。要普及使用NFC信用卡技术的难度不高,但商户有赖政府政策支持。
毋庸置疑,电子支付服务对促进经济增长不可或缺。根据评级机构穆迪在56个国家进行的研究报告【注2】 ,2008至2012年间,电子付款方式为全球经济带来共约1万亿美元的额外进账,相当于创造190万个就业职位。荷兰央行研究亦发现,就零售而言,付款卡支付成本较现金低6%。巴西央行的研究更显示,「无纸化」支付方式所节省的成本可高达经济总额的1%。
香港若要迈向无现金社会,不论特区政府或银行业,均须着力减轻商户的电子支付成本,并提升款项过账效率,以免商户顾虑额外成本而宁取现金。为推动电子支付市场的发展,金管局先后推出香港零售支付共用二维码规格,并提供「香港共用二维码」流动应用程式,以便商户统一二维码,在店内展示或列印在账单上,接受透过不同支付服务供应商的付款。
再者,金管局推行「转数快」快速支付系统,提供跨银行、跨电子钱包的即时转账支付平台,港元和人民币的交易同样适用;截至2020年年底,已录得688万个登记用户,共处理1亿7千万宗实时交易。2020年12月推出了新功能之后,市民亦可经银行以香港身份证号码绑定银行账户,以「转数快」收取由已有收款人身份证号码的机构发放的款项,令收发款项更灵活快捷。
除了零售层面的电子支付,香港应积极进行有关CBDC方面的研究。在跨境贸易支付层面继续加以试用之余,香港亦宜加强准备CBDC在零售消费的应用,包括研究港元数码货币(e-HKD),并继续与人民银行合作,就数码人民币(e-CNY)在香港的使用进行技术测试,以便利发展内地和本港居民的跨境支付服务。
作为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数码货币及电子支付的普及,将有效地提升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为网络经济扩阔空间。特区政府应紧贴环球市场的潮流及把握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通过政策协助香港登上数码经济的新台阶。
【注1】:The Global Payments Report 2021, Worldpay from FIS
【注2】:”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Payments on Economic Growth”, Moody’s Analytics, February 2016
谢国生 港大经管学院金融学首席讲师、新界乡议局当然执行委员
何敏淙 港大经管学院经济金融学助教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一年九月十五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