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况愈下 「清零」何价?
香港在连续数月「清零」后,在社区出现Omicron变种病毒个案,爆发第五波疫情,特区政府因而重新推出表列处所须关闭等社交距离防疫措施,并取消多项大型活动。
为达成零传播的目的,整体社会难免要付出高昂代价,因为不少关乎民生的经济活动都会陷于停顿。政府收紧防疫措施影响农历新年期间消费,摩根士丹利预测本港2022年首季GDP增长只有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代表团不久前在香港完成正式访问后,发表初步评估 【注】 ,指出有赖政策措施,特区经济复苏强劲,但碍于「清零」政策,不同界别的复苏步伐各异,旅游业和接触密集型行业持续受压;并预测2021和2022年香港实质本地生产总值(GDP)分别增长6.4%和3%。
有关流行病的经济研究往往聚焦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广泛分析疫情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却不多。2006年,世界银行一项对「1918年大流感」的研究,基于大流感造成5000万人死亡,影响世界人口约五分之一,作出相对保守的流行病学模拟假设:死亡率为2.5%,航空、旅游业等萎缩20%;预测与目前医学界对新冠肺炎的估计大致相符。
假设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范围与1918年大流感相若,全球经济产出可能萎缩达3%。相比之下,美国次按危机爆发之后,2009年全球GDP下降0.1%,先进经济体产出萎缩3.4%,发展中国家却增长2.9%。
特区政府今次收紧入境限制、取消对机组人员的检疫豁免,而高风险地区名单几乎涵盖所有国家。从【表1】可见,2021年首10个月的到港客运量已较疫情前下跌超过九成。若一直坚持零传播的高标准,持续封关恐怕会令香港成为孤岛,动摇区内航空枢纽地位。
【表 1 】访港旅客及通胀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
除了中国依然贯彻根除新冠肺炎病毒策略之外,其他所有曾经推行「清零」政策的国家(如澳洲、纽西兰、新加坡)已经改为「与病毒共存」,重新对外开放。近日环球疫情反弹,欧美情况尤其严峻,本港自然必须严阵以待,关键在于如何能够精准地权衡利害。
2021年11月,赤鱲角机场的货物处理量约为43万公吨,国泰航空的载货量超过13.5万公吨,相当于空运出入口总量约近三分之一。国泰因严格的防疫措施令运载力下跌,其他外国航空公司其实可以考虑承接部分货运,以作补充。特区政府收紧空运货物安检要求,部分来港货品减少,将导致价格上升及通胀,物流成本或会增加三至四成。
虽然本港生活必需品及食品大多来自内地,供应相对稳定,但大流行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较预期严重;要是全球供应链紊乱加剧,香港和内地亦难以独善其身。疫情、通胀两面夹击,令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在2021年首10个月内上升1.5%【表1】;今后一两个月,Omicron肆虐之势大概仍处高峰,政府必须留意监察物资供应以及物价变动情况。
香港在创新科技一环适应力强,可研究防疫硬件的创新,例如在机场设立让本港和外国商务人士洽谈的隔离式会议中心;在货运上与邻近经济体合作,让本港形成容许货物流通而不需航空人员入境检疫的闭环系统。
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今年1月1日生效,关税将会逐步取消,区内供应链可望壮大,有助改善各成员之间的贸易,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优势。
本港是外向型经济,倚重国际贸易;2020年,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贸易经济体。贸易是香港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贸易总额相当于香港GDP三倍半以上【表2】,香港亦担当全球的「总代理」,离岸贸易(并非经香港付运但由香港公司处理的贸易)占整体货物贸易总值57%。
【表 2】 香港对外贸易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香港贸易统计》
香港与15个RCEP成员经济体有频繁的贸易来往,相关贸易总额逾7700亿美元,占本港贸易总额73%,也为内地处理大部分对外贸易,足见特区一直担当连系内地、接通世界的重要桥梁。2021年首11个月,香港出入口以及转口贸易均录得显着增幅【表2】。
另一方面,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出口指数于2021年第四季从39点跌至37.2点,反映疫情挥之不去,人流因封关未能回复正常,将继续削弱香港出口商的信心。2021年11月进行的贸发局出口指数调查显示,新冠疫情反覆仍是众多香港出口商的一大担忧,其中87%受访者表示业务受到负面影响,比上一季大增20.4个百分点。
由于物流瓶颈,供应链不时中断,受访者中有62.4%估计物流成本在2022年首季继续上升,而39.8%更预测成本将提高10%至30%。
话说回来,长期限制人口流动的措施却也促进了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系统,以及娱乐、通讯服务等发展。新冠肺炎在全球的一项重大影响,显然是加速了数码化的发展,电子金融成了主要增长领域。
全球医学界普遍认为新冠病毒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事实上,世界各地大致上已实施群体免疫政策,学习与病毒共存。当香港再次对外开放时,任何变种病毒都有机会传入社区,从而产生「解禁回潮」(Exit Wave),意指因放宽疫情限制措施而导致病例激增。
毋庸置疑,内地疫情防控较绝大多数国家理想,能够实施严厉防疫政策有赖国内大循环,无论是农产品的生产或零售商业活动,内地可透过内需市场的循环来弥补疫情所造成的国际贸易停滞。
反观香港的经济定位有所不同,一直以来担当连系内地、接通世界的关键角色,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所提及的航运中心、国际仲裁中心或国际金融中心,亟须保持与中国内地和国际社会的连系。两年来「清零」的临时防疫政策奏效,因可争取更多时间让市民接种疫苗,减低传播风险;但长远而言,若疫情未能受控,不但各行各业备受重创,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作用亦会受到削弱。
本港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面对不断出现变种病毒的潜在风险,特区政府务须制定一套较灵活与可持续的防疫政策,核心系于采取平衡策略,在确保整体社会安全的前提下,既避免用力过猛,同时适度维持经济活动。上文提及透过RCEP强化供应链,以至商贸数码化,都属疫情新常态下的理想发展,相信可成为提振本港经济的积极动力。
【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年第四条磋商代表团总结》,2021年12月15日
A. Burns, D. Van der Mensbrugghe, and H. Timmer, “Evaluating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vian Influenza”, Working Paper 47417, World Bank, 2006.
谢国生 港大经管学院金融学首席讲师、新界乡议局当然执行委员
何敏淙 港大经管学院经济金融学助教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二年一月二十六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