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全球矚目,無論誰當選,都將對國際政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特朗普在首個任期內的對外經濟政策已經顯露端倪,他不斷強調利用關稅作為談判的武器,若再次當選,將對中國產品徵收高達60%至100%的關稅,並對其他國家的產品徵收10%至20%。
6 Nov 2024
教學人員
目前,香港的電子商務銷售僅佔全港零售額的8%,遠低於其他電商發達市場如內地、英國和韓國,可見香港在電子商務以至數字貿易方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香港應把握未來貿易新趨勢,重點發展貿易數字化, 以實踐貿易無紙化、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和數字服務貿易為三大KPI。
30 Oct 2024
教學人員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投資正迅速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焦點,旨在將環保與社會責任納入投資決策,以促進可持續發展。儘管受到廣泛支持,ESG投資仍面臨反對聲音,特別是在美國,許多州政府及能源行業對其持批評態度,擔心其可能對經濟和企業競爭力造成負面影響,相關政策限制了ESG因素在投資中的應用,這使得許多投資者對ESG投資的長期效益產生疑慮。
23 Oct 2024
教學人員
在經濟吹淡風時,勞動人口大减,亦可能爲失業率「减壓」。事關,經濟疲弱時,對崗位的需求减少,但剛好勞動市場「少」了近20萬的勞動人口,變相幫助「消化」了失業潮。例如企業本應裁員,但有員工移民,變相分子﹙失業人口﹚及分母﹙勞動人口﹚皆减少;又例如,少了的勞動人口,如果他們都是就業人口,意味市場上多了職位空缺,可讓原本失業的人填補,令失業率能够保持「穩定」。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鄧希煒教授則表示,本港失業率仍維持偏低水平,相信主要由于近年移民潮等因素,令本身勞動人口(分母)及失業人口(分子)均减少所影響,導致市民觀感與政府數據出現落差。 但他續稱,目前本港企業倒閉情况持續,預計失業率會有上升壓力。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移民潮流失的不少是出于事業黃金期的壯年人才,而港府近年透過人才計劃吸引的多爲內地人才,但很多人才都是傾向于先安頓子女在港教育,然後才找工作,不少可能先行從事保險業,出現職業錯配情况。
21 Oct 2024
教學人員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鄧希煒教授認為,香港目前面臨的問題,不少屬於過往多年累積的結構性問題,包括大財團壟斷及產業單一化,經濟上過於依賴金融業,中央政府已提出香港要發展多元產業,包括推動高新科技的發展,並提升與大灣區合作,但這些改革目標相信受限於移民潮等因素導致的人才流失,以及公務員因循守舊文化,而未能有所突破。 他建議,本港要推動多元化產業,首先需要吸引相關龍頭企業來港,這些企業自然能夠帶動相關人才來港,而港府已有吸引人才政策包括高才通等,也可以進行優化,以產業轉型需求為主導,吸引相關專才,包括國際人才,目前這些人才政策吸引的大部分為內地人。同時,本港大學本身在高新科技等方面擁有頂尖的學者,可以透過提升產業互動,令其能夠更容易接觸到如天使基金等投資者,並便利其創業。
21 Oct 2024
教學人員
“第三季度的數據可能會令人失望,表現不及第二季度4.7%的同比增長,這使北京面臨更多困境,”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表示。 “這就是為什麼北京在第三季度末積極推出經濟刺激措施。”
21 Oct 2024
教學人員
世上真的有「免費午餐」嗎?一些網購平台容許消費者撰寫評論時,以自願性質披露產品是否由商家免費送贈或提供折扣。這些免費標籤評論佔比不高,但後續引發的連鎖效應,卻能促進一些評論匱乏的網上社群活躍起來。當免費標籤評論不夠客觀時,會激發線上社群的自我調整機制,促使更多用戶發表更充分、公正的評論。相比於聘請專家撰寫評論,自願披露政策能以較低成本有效提升評論社區的活力。
17 Oct 2024
教學人員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推出一系列量化寬鬆措施,包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及支持股市的互換便利工具等,以應對中國經濟增長挑戰,避免通貨緊縮,並注入流動性來刺激股市,打破投資者對股市低迷的預期。然而,儘管股市表現火熱,實體經濟卻面臨困境,工業企業利潤下降近17%,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滑,這讓投資者開始質疑政策的真正效果。
16 Oct 2024
教學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