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工具的雙面刃:從實證了解信用違約互換的利弊

衍生工具的雙面刃:從實證了解信用違約互換的利弊

「信用違約互換」(CDS)交易近年來在環球市場上發展迅速。CDS除了作為一種兼具避險和投機功能的金融衍生工具,同時亦可被銀行用作信用衍生工具,以減低監管機構對他們的資本要求。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教授湯勇軍及其團隊研究發現,利用 CDS滿足資本要求的銀行能夠以更多的資金提供額外的金融服務,但同時貸款期亦可能相對延長,大大增加其資產組合的風險。

是次研究由湯勇軍教授與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的陝晨煜​博士,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嚴弘教授以及美國聯邦儲備局周星博士進行。團隊研究超過105所位於美國的大型銀行由2001年至2014年間所進行的CDS交易、資本要求丶貸款交易和其他財務數據。該項研究於今年年初在全球五大金融學期刊之一的「金融研究評論」(Review of Finance) 中發表。

對比單純以CDS作為投機工具的銀行,以CDS滿足資本要求的銀行在盈餘丶資產回報率和股本回報率方面都有較為優秀的表現。湯教授認為:「事實上,銀行業的利潤率不高。故此對銀行而言,透過增加資產總值以提升整體收入其實相當合理。一般來說,以CDS滿足資本要求的銀行能夠釋出10-15%的資產,以增加更多的交易。」

儘管CDS令貸款在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眼中看似風險較低,但以CDS降低批准貸款延期對市場的實際影響卻仍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在金融危機時,以CDS作為避險工具的成本難免會大幅增加,令CDS在風險轉移和滿足資本要求上的功能減弱。由於這些銀行的資產組合風險普遍較高,他們在金融危機時或面臨流動資金的短缺,甚至未能達到監管機構的資金要求。縱然他們依然能夠利用CDS滿足資本要求,其金額亦不一定能夠為銀行提供足夠的流動性。研究發現,對比單純以CDS作為投機工具的銀行,以CDS滿足資本要求的銀行在金融危機中向政府索取的援助金相對較多。湯教授指:「換句話說,在金融危機時CDS將轉移銀行的風險到政府和納稅人身上。」

但總括而言,湯教授仍認為CDS的存在對金融市場是利多於弊。湯教授發現CDS的交投在新冠疫情爆發前非常活躍,而且很多對沖基金和機構投資者亦成功利用CDS轉移大多數的風險。其次,CDS的確能夠提升銀行的表現,為投資者帶來正面得益。再者,市場上的流動性越大,企業在融資方面亦會更加輕鬆,對經濟發展亦大有裨益。有鑑於CDS近年來在內地市場開始興起,湯教授認為市場需要一套有效的監管機制進行調節。湯教授指出:「只有汲取前車之鑑,才能在未來更進一步。」

研究全文(只提供英文版本):
Credit Default Swaps and Bank Regulatory Capital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038730

Other Events
第六屆「香港大學中國經濟季度論壇」 探討中美貿易局勢、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及展望
2025 | 學院新聞
第六屆「香港大學中國經濟季度論壇」 探討中美貿易局勢、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及展望
港大經管學院中國經濟研究所聯同香港清華同學會舉辦的第六屆「香港大學中國經濟季度論壇」於4月16日圓滿舉行。論壇匯聚了多位著名專家學者和工商界領袖,共同探討在當前環球變局下中國經濟的增長動能及相關政策的方向與展望。一眾講者就時下關稅戰、貿易戰、中國房產經濟及宏觀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話題分享了深刻見解。論壇於香港大學創立方舉行,共吸引近230位工商界領袖、傑出學者、校友和學生出席。
港大經管學院領袖企業家講壇系列2025年第二講 – 困難和失敗往往是人生和事業的大機遇
2025 | 教與學
港大經管學院領袖企業家講壇系列2025年第二講 – 困難和失敗往往是人生和事業的大機遇
港大經管學院很榮幸邀請到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先生,參與學院於2025年4月8日舉辦的「港大經管學院領袖企業家講壇系列 2025年 - 第二講」,並擔任主講嘉賓。 俞老師以自身投身教育界和創業故事為基礎,與港大經管學院經濟學實務教授毛振華教授討論如何在人生或事業低谷時保持積極心態,化挑戰為機遇、錘煉韌性,並探索突破的方向,為出席者帶來了寶貴的見解和人生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