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經管學院與聯合國貿發會議合辦 香港大學創立方Impact系列 共同探討環球經濟發展的挑戰與機遇

港大經管學院今天舉辦香港大學創立方Impact系列,邀請來自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全球化及發展戰略分會主任理查德·科祖爾懷特(Richard Kozul-Wright)擔任專題演講嘉賓,深入剖析聯合國《2023貿易和發展報告》,並探討環球經濟局勢發展的挑戰和機遇。是次講座由香港大學創立方、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亞洲環球研究所及港大經管學院中國經濟研究所合辦,吸引一眾商界領袖、傑出學者、校友和學生出席。

世界經濟增長預計將從 2022 年的 3% 放緩至 2023 年的 2.4%,明年實現反彈的跡象也幾乎沒有。國際社會需要對全球金融架構進行制度性改革,採取更務實的政策以對抗通貨膨脹、不平等和主權債務困境,以及對主要市場採取更強有力的監督。全球經濟正處於十字路口,分化的增長路徑、不斷擴大的不平等、日益集中的市場和不斷加重的債務負擔, 都給全球經濟的未來蒙上了陰影。《2023 年貿易和發展報告》* 聚焦這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強調了解決這些問題的緊迫性。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在過去十多年,世界各地,尤其是亞洲地區,都只關注商機何在。但如今,地緣政治已經取而代之成為環球市場的重要議題。中東和歐洲的局勢發展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經濟以至其他方面,無容置疑的產生了重大影響。經過三年疫情,環球經濟的復甦之路面對重重挑戰,進展緩慢。供應鏈重組及主要國家之間的地緣衝突持續,均導致貿易變得更區域化。因此,我們必須尋求維持全球化進程的方法,使發展中國家能夠急起直追,縮小貧富差距。」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全球化及發展戰略分會主任理查德·科祖爾懷特表示:「今年《2023貿易和發展報告》重點指出全球經濟持續疲弱,平衡的政策方針對全球經濟重回正軌不可或缺,特別是對已發展經濟體而言,不能單單依賴貨幣政策以推動經濟復甦。儘管在疫情期間,我們經常提出不能沿用過去的運作模式,很多持分者仍然堅持以往做法。發展中國家需要以創新方式,應對經濟、環境、氣候和糧食等一系列危機,而這些危機對已發展經濟體產生的影響正逐漸加大。」

講座當日亦以「增長、債務與氣候:重整全球金融架構」為題進行專題討論,講者包括與理查德·科祖爾懷特澳洲貿易投資委員會資深全球關係經理(衛生部門)及Tanoto基金會亞洲環球學人戴涵(Helen Dai)女士,並由鄧希煒教授主持。各講者積極探討東南亞地區在科技發展及經濟增長的潛力,並認為必須重整全球金融架構,擴展長期、可靠的融資機會,以確保金融環境穩定。

香港大學創立方 Impact系列自2022年開始,舉辦逾十場講座及工作坊,邀請到不同界別頂尖講者,就社會熱門話題與嘉賓分享真知灼見,包括中國及香港經濟發展、社會領袖及文化藝術等。

 

圖片

圖1: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 (對外事務)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及鄧希煒教授致歡迎辭。

圖2: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全球化及發展戰略分會主任理查德·科祖爾-懷特進行專題演講。

圖3:(右起)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澳洲貿易投資委員會資深全球關係經理(衛生部門)及Tanoto基金會亞洲環球學人戴涵 (Helen Dai)女士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全球化及發展戰略分會主任理查德·科祖爾-懷特進行專題討論。

圖4:活動於香港大學創立方舉行,吸引一眾商界領袖、傑出學者、校友和學生出席。

 

按此下載高清圖片

*瀏覽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23 年貿易和發展報告》新聞稿報告全文(只限英文)

Other Events
第六屆「香港大學中國經濟季度論壇」 探討中美貿易局勢、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及展望
2025 | 學院新聞
第六屆「香港大學中國經濟季度論壇」 探討中美貿易局勢、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及展望
港大經管學院中國經濟研究所聯同香港清華同學會舉辦的第六屆「香港大學中國經濟季度論壇」於4月16日圓滿舉行。論壇匯聚了多位著名專家學者和工商界領袖,共同探討在當前環球變局下中國經濟的增長動能及相關政策的方向與展望。一眾講者就時下關稅戰、貿易戰、中國房產經濟及宏觀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話題分享了深刻見解。論壇於香港大學創立方舉行,共吸引近230位工商界領袖、傑出學者、校友和學生出席。
港大經管學院領袖企業家講壇系列2025年第二講 – 困難和失敗往往是人生和事業的大機遇
2025 | 教與學
港大經管學院領袖企業家講壇系列2025年第二講 – 困難和失敗往往是人生和事業的大機遇
港大經管學院很榮幸邀請到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先生,參與學院於2025年4月8日舉辦的「港大經管學院領袖企業家講壇系列 2025年 - 第二講」,並擔任主講嘉賓。 俞老師以自身投身教育界和創業故事為基礎,與港大經管學院經濟學實務教授毛振華教授討論如何在人生或事業低谷時保持積極心態,化挑戰為機遇、錘煉韌性,並探索突破的方向,為出席者帶來了寶貴的見解和人生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