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經管學院研究團隊參與香港工業總會《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研究 積極推動本地工業發展
活動重溫:
港大經管學院一直致力於經濟政策研究,銳意成為經濟及商業趨勢、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及環球金融的知識研究中心,為本港、亞洲以至全球經濟作出貢獻。學院學者早前參與香港工業總會(工總)《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研究,冀檢視港資製造企業在香港內外的經營狀況和發展策略。
是次研究為工總六十周年鑽禧項目,由工業貿易署「工商機構支援基金」撥款資助,並由港大經管學院香港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團隊進行。今年7月,工總特意舉辦《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研究報告發布及知識交流論壇發表主要研究成果,並就研究所得提出對香港未來工業發展的政策建議。活動邀得多位業界及學界專家出席,探討香港產業政策及港資製造業發展路向等議題。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為是次論壇致開幕辭,他表示:「研究指出,不少港資企業採取『中國+1』策略,在其他地區如東盟設立新生產線,以應對全球政治格局引起的貿易變化,反映港企營商視野廣闊、靈活應變,亦引證政府各項支援切合市場需要。是次工總的研究報告匯集了商會、學者及企業的見解,為政府日後制訂工業政策提供了有用參考。」
港大首席副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黃乾亨黃英豪基金政治經濟學教授、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總監王于漸教授分享對香港產業轉型的觀點。他指出:「科技發展、完善體制、知識產權、貿易合約、公平裁決以及恰當的監管力度為產業鏈全球化的基礎。除了硬件上的配合,香港應建立更多的無形資本,如知識、科研結果、人才等,改變現時的土地及人才政策,配合產業轉型,將香港重新定位。我相信香港的品牌仍然有一定的優勢,亦備有足夠的條件進行『工業再出發』。業界應好好把握香港的轉型契機,在大灣區及周邊地區推動並發展創新的產業。」
圖片說明:王于漸教授分享對香港產業轉型的觀點
另外,論壇亦邀得港大經管學院滙豐基金教授(環球經濟與企業策略)、中國與全球發展研究所所長陶志剛教授連同3位業界代表,包括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家敏先生、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先生及ASM Pacific Technology Limited集團首席運營官徐靖民先生,就國家產業政策、亞洲區域發展、本地人才培育以至先進製造業界現況等多個角度,探討港資製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及所需政策支援。
圖片說明:業界及學界專家聚首,討論港資製造業的未來發展
研究報告指,本港製造業自八十年代北移,港資廠商在內地的生產活動,帶動了本地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促使香港成為一個以服務業主導的經濟體。根據研究團隊估算,在2019年港資廠商在內地所產生的利潤達6,801億港元,相當於該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近四分之一(23.7%);若將服務業細分計算,香港生產性服務業一直有上升趨勢,佔本地生產總值42.2%,為港資廠商境外工業對香港產生的經濟貢獻提出實證。
工總就著港資製造企業發展實況、經營策略及環球製造業發展趨勢,歸納出三個政策方向並向政府提出倡議,期望政府善用香港優勢及港資工業的基礎,為長遠產業發展作出具針對性及前瞻性的策略規劃,促進香港經濟及就業多元發展。當中包括選定行業及改善政策配套以發展本地「再工業化」、強化香港作為區域內製造業產業鏈的核心角色以及調整經濟數據統計方式以理解香港工業實貌。
工總主席葉中賢博士指:「在過去,『香港製造 (Made in Hong Kong)』只代表在香港進行生產工序的產品,惟在製造業生態轉變、香港向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趨勢下,『香港製造』應被更廣義理解為由港資廠商進行科研、設計、生產管理,蘊含源自香港的智慧與工藝的『香港製造 (Made by Hong Kong)』多元產品。政府必須正視及長遠計劃如何透過本地優勢產業的『再工業化』發展核心技術及培育工業人才、助『香港製造』持續成長,以推動香港工業整體藉著亞洲經濟起飛、製造業轉型等機遇尋求下一次突破。」
研究報告全文:
https://fhki.s3.ap-east-1.amazonaws.com/assets/news/MBHK%20final%20report.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