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環境和人民的福祉進行學術研究 – 何國俊博士
作爲一名環境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的專家,何國俊博士看準了港大經管學院對外擴張的機遇,開闢了環境經濟學和環境政策研究這兩門嶄新的研究主題。在2021年7月,何博士正式以經濟學副教授的身份加入我們。
何博士坦言他早在本科修讀經濟學的時候便被這門學科深深吸引:「經濟學這門科學能高效地把學術知識應用在現實世界的問題上。有鑒於經濟學家能利用他們的所學所得貢獻社會,我認爲這門學科擁有相當大的潛力。」驀然回首,何博士很感恩自己能夠在求知的道路上與不少優秀的學者結緣。他說:「我真的很幸運,能夠在本科時聽到錢穎一教授和林毅夫教教授在北大講授的經濟學課程,從這兩位國內的精英經濟學者身上學習。往後當我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展開我的研究生生涯,以及在哈佛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旅途中,亦有幸一直得到其他傑出的學者指點。他們對我的循循善誘,培養了我對學術研究的興趣,並激起了我對探索未知的好奇和熱誠。」
中國近年發展迅速,工業化的進程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副作用,何博士希望能透過經濟學知識優化現狀。何博士一方面透過研究環境保護政策的效率,以及研究工業活動中的成本和效益,為決策者提供政策指引。另一方面,他亦致力發展經濟學研究,例如,如何應用不同的激勵機制提升中國基層政府僱員的工作表現,鼓勵他們在提供公共服務上精益求精。
自2013年起,内地當局要求企業實時公佈他們的排污數據,以便執法部門更有效地打擊超標排放。有見及此,何博士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sed control trial),研究群眾參與能否提升執法部門的效率。此研究僱用了大量志願者監察一些「超排」記錄欠佳的企業,利用實施監測結果通過不同渠道像政府部門投訴。何博士發現民眾參與,能大大提高執法部門的效率。他指出:「研究發現執法部門會迅速回應市民的投訴,而且當企業意識到自己正受到群眾監督時,他們冒險進行非法排放的機率會下降50%。」
與此同時,何博士亦在經濟發展學方面進行研究,探討提升治理質素和優化公共服務的策略。何博士認爲,環境問題和治理問題這兩個議題不論在過去、現在、甚至未來,都會是中國政府面對最具挑戰性的議題,故他希望能利用自身的經濟學知識為國家略盡綿力。
在他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中,何博士為國内的基層公務員設計了一套全新的評核機制,以打擊部分基層公務員「阿諛獻媚而玩忽職守」的不良風氣。何博士解釋,由於這些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範圍過於廣泛,他們的工作表現難以被客觀地評核。某些基層公務員因而利用這個漏洞,選擇積極巴結上司而忽略實務。縱使基層公務員有他們的盤算,何博士也有應對方案:「倘若你連誰是考官都不清楚時,就不可能單憑甜言蜜語加官進爵。所以我們的研究團隊便提議,地區政府同時為每位基層公務員的兩位領導中隨機選擇評核員,而他們只會在年終評核當日才會知曉誰才是真正的考官。」這個安排能使基層公務員在計劃拍馬屁的時候陷入兩難:同時拍兩名評核員的馬屁,可能會產生一種「不忠」的觀感,結果同時開罪兩人;但若只集中巴結其中一名評核員,則難免會導致另一名評核員反感。何博士笑言:「在這情況下,努力工作才是上策。」
何博士在醉心研究的同時,亦不忘教育。他在面談中跟我們分享了一段他在香港教學時的有趣經歷:「當我在另一所本地大學任教時,我發現不少來自其他學系的同學對商科的知識,特別是能用於解決社會問題的經濟學知識特別好奇,他們甚至願意花學分報讀!但由於缺乏經濟學的基礎知識,他們在處理課業時難免會缺乏自信。所以我在安排小組專題研習的分組時,會確保每一個專題小組,都會包含非商科和商科的同學,讓他們能互補不足、互相學習。」他認爲這個安排能幫助商科的同學,從跨學科的角度理解商業問題,幫助他們拓寬眼界,學習從多角度思考;同時亦能幫助非商科的同學,對經濟學的研究和知識創造建立濃厚的興趣。不少學生在選修該門課以後,都選擇繼續讀研究生深造。這段經歷對何博士而言,是他的教學生涯中最具滿足感的。
加入港大經管學院後,何博士將會在研究生和本科課程中,教授有關環境保護的經濟學知識。他告訴我們:「環境經濟學近年在學界備受關注,我很榮幸能加入港大經管學院,並多謝領導層能給予我這個機會在港大擔任這一門研究領域的先鋒。我希望能透過教育把這個研究領域發揚光大,吸引更多有潛質的人成爲這方面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