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動社會的思想者-吳延暉博士

變動社會的思想者-吳延暉博士

吳延暉博士生於廣東,心繫中港兩地。他於2020年1月正式加入港大經管學院,任職經濟學、管理及商業策略副教授。吳博士希望能以自身獨到的研究方法和學術知識,為港大經管學院的蓬勃發展出一份力。

從記者到學者

大學本科畢業後,吳博士任職於內地一家知名報社當財經記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研究社會議題的興趣與日俱增。「可以觀察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是當記者最好的回報,但以新聞報導來認識社會畢竟深度有限。面對越來越多的困惑,我決定重啟我的學術生涯,希望透過學術研究來認識社會,為社會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吳博士說。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吳博士地探索了一系列他認為重要的社會問題,涵括大眾傳媒的政治角色、企業內部的激勵設計、以及資訊技術和全球化對人才回報和收入不平等的影響等議題。

尋找電子時代的經濟增長點

吳博士深信不疑的一點是,在破壞性創造過程中孕育的科技創新,是經濟持續繁榮的原動力。他指出:「要理解破壞性創新如何推動經濟發展,一個中心問題就是市場競爭如何影響破壞性創新的進程。對這個問題,經濟學家在以製造業為基礎的傳統行業裡已經找到比較清楚的答案,但對新興的電子經濟,我們卻知之甚少。」

吳博士最近的一項研究重點集中在所謂的「零工經濟」上。在過去十年間,市場上的「零工」,例如獨立承包商丶自由工作者丶以及散工等的人數在世界許多經濟體中持續攀升。他認為,這股趨勢,是資訊技術發展,特別是線上平台在經濟活動中大行其道的結果。因此,研究市場競爭如何影響「零工」們的經濟行為以及平台市場的產品創新對理解未來經濟有重大意義。

吳博士研究的一大特色是以小見大:從細緻的微觀資料入手,層層剖析,最終尋求大問題的答案。在一篇新近的論文中,吳博士深入分析中國網路小說作家每天的寫作行為,從而探討網路平台對技術創新的作用。吳博士發現當市場競爭加劇,以版權費為酬金從而跟平台利潤分成的作者,他們的作品在原創性和文章品質方面會有顯著的提升;但市場競爭對以文章字數為酬金而為平台僱用的作者影響甚微。這一結果說明,激勵機制的設計,關乎市場競爭能否鼓勵零工經濟中的創新活動。

更令人驚訝的是,平台企業往往偏心於以字數為酬金的作者,在書籍推廣上給予他們極大的扶持,從而間接打壓以版權為酬金的作者。當平台吸引越來越多的作者時,小說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而平台的偏見也隨之加深,市場上的創新動能終趨衰減。有鑑於「零工經濟」是草根階層的創新搖籃,吳博士希望他的研究能為決策者在設計市場監管機制上提供指引。

吳博士未來的研究方向將致力探討零工經濟在中國的興起,對就業、教育、以及社會流動性的影響。他計畫採取機器學習和實地試驗相結合的方法來破除研究上的重重困難。

為香港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吳博士對研究社會轉型中的經濟問題充滿熱情。處於經濟轉型的香港自然引發他極大的興趣。他說:「毫無疑問,許多現有的經濟學理論和實證工作對香港的經濟發展有借鑒意義,但香港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需要探討解決香港經濟問題的新方案。」

吳博士認為,研究香港經濟的當務之急應當從微觀資料入手,把企業、家庭、個人的分析組織起來,最終匯總出一副清晰的香港經濟圖像。他說:「如果缺乏這樣一副圖像,我們就很難為香港的經濟把脈,更難找到促進香港經濟轉型切實可行的方法。」

Other Event's Album
港大經管學院領袖企業家講壇系列第五講 – 在大模型時代,年輕人值得幹點甚麼
2024 | 教與學
港大經管學院領袖企業家講壇系列第五講 – 在大模型時代,年輕人值得幹點甚麼
港大經管學院非常高興邀請到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先生,參與學院於2024年12月18日舉辦的「港大經管學院領袖企業家講壇系列 - 第五」,並擔任主講嘉賓。隨著數位化技術成為實現科技創新的主要手段,創新之路已成為打造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周先生在活動中與港大經管學院經濟學實務教授毛振華教授集中探討科技創新如何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基石、大模型發展的演變趨勢,以及新一代在這場科技浪潮中的角色,為與會者帶來寶貴的見解和啟發。
Workshop on “AI in Business”
2024 | 學院新聞
Workshop on “AI in Business”
An insightful interdisciplinary Workshop on “AI in Business” was successfully held by the HKU Business School’s Institute of Digital Economy and Innovation (IDEI) on December 9, 2024 at HKU-iCube. The event brought together esteemed scholars and industry experts at the cutting edge of AI research, as well as over 100 participants engaging in the exchange of brilliant m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