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king of the Northern Metropolis heralds a reshuffling of Hong Kong’s landscape and economy in the coming years — an ambitious and timely visionary move to optimize the city’s unbalanced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ntegrate it into the robust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pundits said. In the last Policy Address of her administration’s current tenure, delivered on Oct 6, Chief Executive 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 unveiled a blueprint to develop the northern part of Hong Kong into a metropolitan area.
3917 0029
3917 4388
MB 335/ KK 920
大灣區概念為香港帶來與內地廣東省9市和澳門合作發展的機會,各界認為未來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方面,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中國現時經濟發展重點已由量轉質,企業能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除了催谷「內循環」,亦要對外接軌,而本港的市場化、國際化和法制優勢,將是協助內地連接及拓展「外循環」的重要環節。
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出席《信報》主辦的「2021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時表示,中國內地現時經濟發展重點已由量轉質,企業能力和競爭力亦正上升,除催谷內循環外,亦要對外接軌。他認為,本港的市場化、國際化和法制法優勢,將是協助內地連接及拓展外循環的重要環節。
中央最近發表了兩份關於香港及澳門的發展方案,當中提到澳門與橫琴、香港與前海的優勢互補,究竟本港應如何把握機遇?節目請來港大經濟學教授談談。
香港總排名較今年3月上升一位至全球第三位。有經濟專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伴隨香港國安法的落地實施,社會恢復安定,在各項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憑藉傳統優勢的鞏固及新優勢的發展,相信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進一步穩固。
香港三大支柱行業僱員流失的比率,並未由香港作為先進經濟體所應致力發展的高科技知識密集行業補上,反而像眾多西方國家一樣,落入收入較低的服務業之中,尤其是零售和個人服務。
政府自2016年開始推出多項措施,投資過百億元,協助傳統行業以科技升級改造,以及發展高產值行業。5年後的今天,無論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或工人佔本地總就業人口依然不變,其實政府一直提倡的「再工業化」 概念,究竟為香港工業帶甚麼改變?香港企業在回應工業4.0的大勢時,又面對甚麼問題呢?
國務院本周一(9月6日)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前海方案),將前海合作區域面積擴大至原本的8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9月9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橫琴、前海兩地開發建設有關情況。 港深合作的議題,對於港人來說絕不是新鮮事,也同時會帶來一個疑問:到底香港和深圳協作,是競爭還是互補?尤其最大的疑問是:在整份前海方案中,香港的角色只是「從旁協助」前海發展,一旦香港的專業服務、企業家落戶前海,又會否導致香港人才流失?
從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或亞里士多德的「最差的不平等形式是讓不平等的事物變得平等」(The worst form of inequality is trying to make unequal things equal),到近年美國坊間探討下滲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的失敗,及最近中國在檢討自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後「共同富裕」的進展,貧富懸殊自古以來都是常被熱論的話題。筆者在此綜觀全球貧富懸殊問題和聚焦香港的嚴峻情況,望能激發更多深入的討論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