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或亞里士多德的「最差的不平等形式是讓不平等的事物變得平等」(The worst form of inequality is trying to make unequal things equal),到近年美國坊間探討下滲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的失敗,及最近中國在檢討自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後「共同富裕」的進展,貧富懸殊自古以來都是常被熱論的話題。筆者在此綜觀全球貧富懸殊問題和聚焦香港的嚴峻情況,望能激發更多深入的討論及思考。
3917 0029
3917 4388
MB 335/ KK 920
「香港、內地過去熟悉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那個『浪漫時代』,結束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周二(8月24日)透過視像參加其中一場《國家十四五規劃》香港宣講會時,一針見血地點出香港的危機所在。面對國際政經巨變,《國家十四五規劃》確定「雙循環」戰略,強調以內循環為主,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全新格局,而香港必須更好融入國家發展,積極參與雙循環甚至擔起「前鋒」角色,才能轉危為機、化險為夷。
之前的幾十年裡,羅伯托·萊昂內( Roberto Leone)一直將電子產品生產外包給中國內地和東南亞等低成本地區,而現在他為自己的最新生產地選擇了一個令人意外的地點:亞洲成本最高城市之一的中國香港。在鄰近內地的元朗區,萊昂內參與創建的公司Nirotech Ltd.自2020年12月以來生產約3萬套視頻門禁對講機。
中新社香港7月20日電(記者王嘉程)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0日發表今年4月至6月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3月至5月的6.0%下跌至4月至6月的5.5%。 具體數字方面,總就業人數由上一期的363.04萬人,上升至364.01萬人,增加約9700人。同期總勞動人口則由386.37萬人下跌至385.31萬人,減少約1.06萬人。就業不足率也從2.8%下跌至2.5%。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鄧希煒(見圖)表示,全球經濟環境近年出現「去全球化」的情況,面對經濟模式轉變,企業轉型及創新是必須的。他認為香港或需要第三次經濟轉型,當中政府決策者及坊間的觀念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改變,如對科研持更包容的態度,學會接受失敗。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has expressed strong support for Hong Kong joining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after its financial secretary said the city intended to become a member of the 15-nation trade bloc in what could be a boost to its flagging logistics sector.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鄧希煒在《香港極需第三次經濟轉型》一文中指出,本地大學生為求穩定高薪選擇修讀醫科、教育或工商管理,而非有助驅動經濟增長的科學或工程學,「一個重要原因是勞動市場並無給科學、工程學畢業生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
政府在數年前撥款予香港科技園,在科學園內興建人才公寓—創新斗室,目的是為本港招纜科研人才。公寓已於去年落成並正進行招租,其對科研人才的吸引力如何呢?本港在創科發展上,還缺乏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