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上海和新加坡的總部經濟發展尤為出色。上海利用其在製造業、科技和物流方面的優勢,吸引如美國特斯拉(Tesla)、德國博世(Bosch)、日本三井住友銀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英國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國際業界龍頭在當地建立總部。新加坡則積極實行人才新政和創新,以驅動發展。
3917 0029
3917 4388
MB 335/ KK 920
在亞洲,上海和新加坡的總部經濟發展尤為出色。上海利用其在製造業、科技和物流方面的優勢,吸引如美國特斯拉(Tesla)、德國博世(Bosch)、日本三井住友銀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英國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國際業界龍頭在當地建立總部。新加坡則積極實行人才新政和創新,以驅動發展。
在亞洲,上海和新加坡的總部經濟發展尤為出色。上海利用其在製造業、科技和物流方面的優勢,吸引如美國特斯拉(Tesla)、德國博世(Bosch)、日本三井住友銀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英國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國際業界龍頭在當地建立總部。新加坡則積極實行人才新政和創新,以驅動發展。
經歷3年的疫情後,香港雖然有政府措施支援,但經濟仍然表現疲弱,復甦不及預期。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接受經濟日報iMoney訪問時表示,香港過去3年也是「塘水滾塘魚」,一直沒有增加競爭力,也無好好提升服務業質素。 相較於內地和周邊國家提升硬體品質和發展數位化經濟來提升競爭力,香港的發展依然滯後,本地零售和餐飲業員工欠缺競爭,服務質素下降而惹人詬病。 經濟低迷也導致人們更加謹慎地消費,甚至更願意北上消費,以獲得更好的服務和體驗,從而影響本地復甦進程。 在經濟緩慢復常之際,其他受訪者認為企業應積極主動適應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生產及營運模式,甚至主動轉型,以降低風險並增加利潤。 政府亦應加快中小企資助項目的審批程序,從而加快提升生產力及升級業務流程,以及開拓香港以外的市場業務。
基於種種社會經濟問題,香港有數十萬勞動人口及其家庭已經移居海外。與此同時,受香港政府積極進取的人才計劃所吸引,過去一年也有數十萬人從外地來港。人口流動對香港的勞動力和人才庫有何影響?關穎倫博士、鄧希煒教授和王柏林博士通過分析領英(LinkedIn)社交資料和政府統計數據評估香港的勞動力市場和經濟前景。
2024年正值大灣區規劃綱要5周年,消費降級,北上消費成為香港新常態,加上地緣政治影響,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亦表現疲乏,香港如何才能突破困局,實現經濟復興呢?
適逢昨天是中央發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五周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在網誌中強調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在綠色科技、金融和整體創科發展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顯著進展。然而,大灣區發展是否真的順風順水?香港又是否能扮演好「吸金神器」的角色,為大灣區發展帶來外資支持?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表示環球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加上內地推行嚴厲的政策整頓個別行業,均為香港及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帶來陰霾。不過,其他受訪者也在訪問中指出,向外資推廣投資香港的額外優勢需時。其實投資者只要投資香港,已能享受整個灣區的經濟效益。
在過去三年外需不足及地緣政治風險增加的影響下,許多跨國公司選擇將總部遷出香港。 根據特區政府數據,近年本港企業總部數量及相關就業人數均明顯減少,最多的專業服務界別在10年之間有53間公司總部撤離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