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往成為國際Web3.0中心的路徑
在過去十年,兩大科技一直引領數位革命。 首先是人工智慧(AI),它已在全球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次是備受爭議的Web3.0,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協定。 本文將重點探討Web3.0的發展,並進行深度解讀。
與Web3.0相關的金融領域發展如同一場過山車。 從幾年前的「加密貨幣寒冬」,到近期特朗普贏得大選後,比特幣價格一舉突破 10 萬美元,不少人開始關注這一領域的未來走向,並思考各國政府應如何在戰略層面上調整相關金融、貨幣以及證券政策。 香港政府致力於構建全球Web3.0中心,一直專注於監管、發放牌照及推廣證券型代幣發行(STO)和穩定幣等工作。 這一策略有望引領全球金融轉型。 本文將探討採用Web3.0的主要因素,以及香港Web3.0獨特生態圈的發展。
香港一直是國際金融中心,隨著香港科技園和香港數碼港的成立,技術創新方面也緊貼全球發展的步伐,不斷進步。 從2022年10月發佈的《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以及2023年6月成立的第三代互聯網發展專責小組來看,香港對成為全球Web3.0中心的決心愈加堅定。 香港在發展Web3.0方面具備獨特優勢,包括穩健的金融體系、位處於內地與海外市場之間的戰略地理位置、以及具前瞻性的監管環境。 這些優勢賦予了香港推動以Web3.0技術為主導的金融轉型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證券型代幣發行(STO)、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以及穩定幣正發揮著關鍵作用。
證券型代幣發行(STO)是代幣化證券的公開發行方式。 在傳統證券的監管框架下,代幣化證券以資產作為支撐,較於其他代幣,它為投資者提供了額外保障和法律認可。 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是指通過代幣化技術,將現實世界中有價值的有形資產(如大宗商品或股權),分割成更小、更易於管理的單位,從而擴大投資者群體並提升市場流動性。 穩定幣則是一種與法定貨幣或大宗商品等儲備資產挂鉤的加密貨幣,作為高效率交易的媒介,同時提供類似傳統貨幣的穩定性。
當首次代幣發行(ICO)因廣泛的詐騙行為而不再受投資者青睞后,證券型代幣發行(STO)曾短暫在全球推出,但由於當時監管方面的不確定性、技術限制以及投資者對加密貨幣失去信心,因此證券型代幣發行(STO)當時並沒有得以普及。 然而,香港嚴格且具前瞻性的監管框架、對創新的推動和穩健的金融體系,現時為證券型代幣發行和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高金融知識水準、對新技術的開放態度、以及政府對Web3.0技術的大力支援,將助力證券型代幣發行(STO)和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在香港的發展。
除了數位安全和穩健技術外,香港要成功推行證券型代幣發行(STO),還需縮小傳統金融(舊資金 Old Money)與數碼資產(新資金 New Money)之間的差異。 由金融科創公司創建一個充滿活力的數碼資產生態系統,以吸引傳統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Web3.0的另一個關鍵驅動因素是社群概念。 若要在香港大力發展Web3.0,必須與大眾建立聯繫,並得到他們積极參與。 這種社群感和信任能產生網路效應,從而促進技術能更迅速被採用並帶來增長。 另一方面,代幣化的基礎資產在吸引投資者方面亦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資產需要具備價值、吸引力,並與潛在投資者有關聯。 使用設計思維框架去分析,以同理心去理解使用者需求,這對於創造市場願意追求的金融產品至關重要。 另外一點,一個能提供增值服務並提升用戶體驗的全面商業模式,也是成功的要素。
香港具備成為全球Web3.0中心的優勢,若能在這方面取得成功,這不僅是香港智慧城市和金融發展數字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還有助促進數字經濟在全球能被廣泛採納。
作為Web3.0的先鋒,香港可以利用這項技術助力中國應對當前的經濟挑戰:促進中國的創新、發展新的商業模式、簡化國際貿易流程並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總體而言,這能加強其出口行業以及國際貿易關係,抵消當前經濟挑戰帶來的部分負面影響,有助於刺激中國的經濟增長。
本文作者為港大經管學院創新與創業研究中心副總監、管理及商業策略實務副教授陳炳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