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商學的根源 — 周家聰博士
在加拿大和新加坡兩地累聚多年研究和教學經驗,周家聰博士相信自己是時候回到香港這個成長地貢獻。他於2020年七月加入港大經管學院,成為會計學助理教授。
「在預備公開考試的時候,我在補習班上遇到了一位經濟學導師。他的講課生動,大大啓發了我對經濟學的興趣,亦令我立志成為一名教師。在四年的大學本科課程中,我對經濟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熱情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亦加深了探索個人和企業行為的好奇心。因此我決定在本科畢業後繼續深造,寄情於經濟學的學術研究。」周博士說。
但周博士漸漸發現,所有企業行為和與會計學都有著緊密的關聯。周博士指出,會計原則是現代商業社會的根基,這些原則不但規範企業的行為,更對政策制定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例如稅務會計原則會影響到徵稅工作和防止偷税安排的成效,從而影響企業所得稅稅收。
周博士最近的一項研究,探討美國企業如何利用其它國家提供的免稅期優惠進行利潤轉移。訂立免稅期在亞洲國家非常普遍,當地政府旨在透過提供期限長達五至十年的超低稅率,甚至零稅率優惠吸引外資。參與計劃的外資企業需要滿足特定的條件,如在當地設立總部、僱用一定數目的本地勞工等等。
「我的研究團隊發現,美國企業利用免稅期進行利潤轉移的情況尤為顯著。他們平均每年轉移近四千萬美元本地收入到海外,當中節省的稅務開支每年達一千萬多美元。」周博士說。但研究亦發現,企業利用免稅期優惠進行利潤轉移亦為這些企業帶來更多的稅務不確定性,因為大額利潤轉移容易招致美國稅務局對企業進行審查。
這種企業行為無疑損害了美國政府的稅務收入。為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在2017年12月推出了《減稅與就業法案》進行稅務改革。法案於2018年生效,周博士認為法案能從三方面鼓勵美國企業放棄參與海外免稅期計劃。首先,法案直接對美國企業部分的海外收入免稅;其二,法案把美國的企業稅由35%降至21%;其三,法案在美國的稅制框架中,新增了一項名爲「全球無形低稅收入」的海外收入項目,並設置最低稅收。周博士認為,法案能否吸引企業回巢,以及對他們的投資行為所造成的影響,將會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在港大授課兩個學期,周博士覺得學生在學習上可以更加主動。如在溫習時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要懼怕向老師求助。與此同時,學生亦應該向老師求證自以為學懂的知識,才能在學業上取得成功。他亦同時希望,疫情盡快結束,能夠脫下口罩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
展望將來,周博士說:「能夠回歸香港實在令我感到相當興奮。我會致力透過創造知識和人才培訓,為港大社群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