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的剪影
上月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年中國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增加了2.3%,是全球少數同年錄得正增長的國家之一。兩星期前李克強總理宣布今年GDP的增長目標為6%,這亦表示中國已經進入了後疫情時代,經濟活動全面正常化。
本文將從幾方面勾畫出中國內地的發展成果,筆者曾在本欄回顧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台灣的一些現況 【註1】 ,讀者不妨參考對照。下文所用數據固然力求準確,但由於來源不一,某些出處就此從略。
內地各大學自1999年開始擴大招生,1998年的入學新生才108萬人,之後不斷增加,2019秋天入學新生人數達到914萬;毛入學率(gross enrolment ratio)從2015年的40%提高到2019年的51.6%;2020年本科畢業生就有874萬人;可見國內的大學教育已經全面普及化。
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等於該年度入學新生總人數,除以中學畢業之後5年的年齡組別人數。由於學制(例如三年制與四年制之別)或學生背景(如重讀生、超齡生、學生人數亦包括碩士博士等非本科生)各有不同,使用這個比率進行國際對比時,就須加倍留意。歸根究柢,對於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的普及性,它無疑是一個簡明的指標。
高等教育普及顯示勞動力普遍提高,經濟發展得以走上一個新的台階。
內地的一些大學,近年也屢屢在世界排名榜中位居前列,在2021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更新日期2020年6月),百大就佔了好幾所:清華大學(第15位)、北京大學(23)、復旦大學(34)、上海交通大學(47)、浙江大學(53)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3);至於香港特區,香港大學、科技大學、中文大學、城市大學和理工大學則分別排名第22、27、43、48和75。
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內地院校上榜的就有清華大學(第20位)、北京大學(23)、復旦大學(7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87)、浙江大學(94)和上海交通大學(100);香港特區方面,香港大學位居39,而中文大學、科技大學則並列第56位。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每三年一度,旨在評核各參與國家及經濟體15歲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的能力。
根據規定,每個參與國家及經濟體隨機選出5000名學生參加,中國內地第一次參加是2008年,學生來自上海,成績一鳴驚人,在三科中都位列第一。在最近一次2018年的評核中,內地代表來自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其成績也是三個範疇都排名第一。緊隨的是新加坡、澳門、香港。
對於中國年輕人有此佳績,我們固然感到鼓舞,但亦不應自滿。因為北京、上海、江蘇、浙江都是中國最發達的地方,而被選出的學校和學生大概是當地優秀之列,尖子成績並不反映一般中國學生的能力。對於這類國際評核的比較結果,我們不宜過分認真。
同樣道理,內地有幾所大學能夠位列全球100名之內,當然可喜,但它們在全國各省所有高等教育機構中畢竟是鳳毛麟角。倒是香港特區有半數公帑資助大學,可以名列世界頭百大,實屬難得,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根據國際能源組織(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18年,中國的能源生產較1990年增加了190.9%,電力總需求增加1078.9%,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增加356.2%。
該組織的網站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的能源消費佔全球人口22%,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則為全球總量的29%。中國自2010年起在能源效率方面大為提高,若非如此,就會在2018年多耗用25%的能源。
從【圖1】可見1990至2018年間,中國能源的來源變化。煤一直是中國能源的最主要來源,雖然2018年其佔比低於2011年,但相對於1990年還是有所增加。石油是第二大來源,其於2018年的佔比仍然高於1990年。生物燃料和廢物發電所佔的比重則明顯下降。至於再生能源一環,水力發電起步最早,核能、風能、太陽能則發展得較遲,雖急起直追,其佔比總和仍不及水力發電。【圖2】則顯示各類能源的使用量,煤和石油的重要性一直在增加。
根據國策,新能源使用將會持續急速上升。3月19日,中國南方電網就宣布,「從5個方面提出21項措施,將大力推動供給側能源清潔替代」,「到2025年,將推動南方五省區新能源新增裝機1億千瓦,達到1.5億千瓦。到2030年,推動南方五省區新能源再新增裝機1億千瓦,達到2.5億千瓦。」【註2】 換言之,內地計劃在10年內新能源發電能力將會增加4倍,但由於新能源比重基數偏低,煤仍將是最重要的發電來源。
【圖1】
資料來源:https://www.iea.org/countries/china
【圖2】
資料來源:https://www.iea.org/countries/china
中國的科技發展有目共睹。華為受到各國制裁,反映出該集團在5G技術上的競爭優勢。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看到中國的科技發展如何備受投資者青睞。女股神Catherine Wood旗下的幾隻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簡稱ETF),以ARKK(ARK innovation ETF)為首,屬主動型ETF,主要投資於受惠於顛覆性創新產品及服務的企業,涵蓋基因革命、工業革命、次世代互聯網,以及金融科技革新等範疇。根據3月19日的資料,ARKK現在持有56隻股票,筆者以目測發現,其中中國內地股票就包括百度、貝殼、騰訊、虎牙,合共佔有該ETF資產總值的7.25%,如果再加上Zoom(其創辦人在中國出生和接受教育),則佔比更達10.22%。【註3】
上述各點只是一個剪影,而非全面的論述,然而單看這些成就,就足見中國將晉身中等收入國家的高級階段。
註1: 2019年1月9日〈海峽兩岸四地發展回顧〉,趙耀華,《信報》
註2: https://www.csg.cn/xwzx/2021/gsyw/202103/t20210318_318106.html
註3: https://ark-funds.com/wp-content/fundsiteliterature/holdings/ARK_INNOVATION_ETF_ARKK_HOLDINGS.pdf (搜索日期 22/3/2021)
趙耀華 港大經管學院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一年三月二十四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