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催化 產業昇華
在新冠肺炎的影響下,卡塔爾仍成功主辦舉世矚目的世界盃,令全球觀眾盡情投入一股足球熱潮。觀乎今屆賽事,亞洲球隊如日本和南韓表現出色,香港足球發展卻停滯不前,相形見絀。特區政府必須提供更多誘因,吸引投資者注入更多資源,才有望為本地足運帶來生機。香港理應乘此熱潮,追上體育產業化的國際潮流,達致相關產品多元化和效益最大化。
政府近年來一直積極推動體育發展,2021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加強落實體育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2022年10月行政長官李家超公布的《施政報告》中,亦將「推動體育發展」列作建設「健康活力香港」內容之一。另一方面,啟德體育園項目預期在2023年底竣工;這是本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體育基建,面積約28公頃,耗資約300億港元,提供世界級的多用途設施,包括5萬座位的主場館以及可容納約5000名觀眾的公眾運動場,足以舉辦各式各樣世界級的活動。
2021年12月,香港青年協會旗下的「青年創研庫」發表「促進產業化推動體育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本港體育發展主要依靠政府資源,不足以應付大規模發展的需要。若能運用市場資源,令體育事業和產品產生協同效應,效益更大,長遠能促進市民健康和帶動經濟增長。報告認為,政府應將體育產業納入資歷架構,並透過過往資歷認可機制,確立體育產業從業員的專業性,以提升人才發展。
以日本為例,自本世紀開始,體育資助制度趨向雙軌化,來自私人機構的資金有增無減;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摘下27枚金牌,成績僅次於中美兩國。同年該國的體育廳向選定的體育總會推出配對計劃,物色合適的企業作為夥伴,從而建立商業網絡和進行市場推廣工作。
2020年,全球體育贊助市場價值估計為570億美元,預計2027年將增至近900億美元(Gough, 2021)。在體育贊助中產生最大收入的行業包括金融服務、技術和汽車行業。就區域而言,北美洲更製造了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體育贊助收入。
話說回來,世上沒有穩賺不賠的生意,而成本超支在主辦國際盛事的城市中亦已成為常態【表】,牛津大學的Bent Flyvbjerg和Allison Stewart對舉辦奧運會成本超支的研究發現,成本超支情況極為嚴重。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成本近140億美元,超支352%;2014年索契冬季奧運會原耗資218.9億美元,超支289%;2012年倫敦奧運會則略低於150億美元,超支76%。估計東京奧運會因延遲一年舉行,使日本損失28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由公共資金支付。申辦委員會當初預計成本為73億美元,但最終巨額超支,成本高達220億美元。
各主辦國在奧運會結束後出現龐大財政赤字和數十年債務,已屬司空見慣。既然如此,各國為何還要爭相申辦奧運?
【表】成本超支的奧運會
資料來源:Statista, Bent Flyvbjerg and Allison Stewart
主辦奧運會可以為國家帶來長期的經濟效益,而且體育運動早已深入人心,是個人、組織、城市和國家風采的一種表現方式,也可以作為國際間的外交途徑。2022年體育全球市場報告提及,世界體育市場總值預計將從2021年的3549.6億美元升至2022年的5014.3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1.3%。增長主要是由於商業機構重新安排業務,並從新冠肺炎的影響中恢復過來;預計到2026年總值將達7078.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9%。
全球化進程和相關研究加強了公共外交和國家品牌概念在國際關係中的重要性。從歷史上看,舉辦此類世界體育盛事是國家榮譽,並可作為新興大國登上世界舞台的標誌。世界體育盛事是中心舞台,不僅讓職業運動員代表國家在比賽中追求卓越,更為主辦國向外國宣傳其民族身份和文化。國際足球協會(FIFA)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機構經常強調,體育公認在改善金融增長和國際關係方面有積極貢獻。國家品牌有助於構建人們對有關國家的觀感,可與外交相連;品牌夠吸引,外交政策自然可事半功倍,足以為該國打造有說服力的正面形象,進而帶動旅遊和商業發展。
毋庸置疑,香港具備舉辦國際比賽的經驗與優勢,例如賽馬會本月舉辦的浪琴香港國際賽事,總獎金高達1.1億港元,吸引了45匹來自本港、日本、法國、德國、愛爾蘭、澳洲及新加坡等7個地區的良駒參賽,香港賽駒在其中3項一級賽奪冠。事實上,本地賽駒的數目只佔全球0.8%,能夠取得如此佳績,證明水準已臻精英化,可與賽馬強國的賽駒一較高下。
浪琴香港國際賽是全球馬壇一年一度的盛事之一,在各地賽馬界及馬迷心中享有崇高地位。過去兩年的香港國際賽並未受新冠疫情影響,依然如常舉行,今年更受惠於特區政府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規模尤其盛大,吸引了4.5萬名觀眾入場,創出3年以來新高,投注額達17.29億港元。體育足以發揮的經濟效益絕對不容忽視。
早前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提出,就建設體育強國列為2035年總目標之一,將「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國務院今年7月發布全民健身計劃,表明2025年要帶動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達5萬億元人民幣,即全國生產總值的5%。
新一年即將到臨。展望未來,香港將與澳門及廣東省攜手舉辦2025年的全運會,這是讓香港體育產業化更上層樓的重要契機。同時,特區政府應制定具體的長遠體育發展策略,吸引更多機構及私人投資,令體育界和產業界齊頭並進。
參考文獻:
Flyvbjerg, B., and Stewart, A., “Olympic Proportions: Cost and Cost Overrun at the Olympics 1960-2012”,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SSRN Journal. (2012) Sai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s.
Gough, C. (2021), “Sports sponsorship – Statistics & Facts”, Statistia, October 1, 2021.
Sports Global Market Report 2022, 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 February 2022.
謝國生博士
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首席講師
章穎芝女士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講師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