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貨幣 蓄勢待發
根據國際結算銀行2021年的調查,全球有86%的中央銀行正積極研究央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的潛力,14%的央行更已經開始推行試點項目 【註1】。在2021年年中,內地當局已開始在深圳、上海、蘇州等多個地區試推數字人民幣(e-CNY)【註2】;同期,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亦宣布,研究在零售層面推出港元數碼貨幣(e-HKD)【註3】。
央行數碼貨幣是數碼化的現金,既具有傳統貨幣作為交易媒介、記賬單位的功能,又具備電子支付快速、無接觸的優點。更重要的是,央行數碼貨幣還具有離線支付及可經編定程序設定使用規則,如用途、失效日期等,大幅提高電子支付的效益。
傳統上銀行或電子錢包中的存款是私人公司的債務,或會為用戶帶來一定程度的信用風險。央行數碼貨幣則是政府的負債,由中央銀行提供信用保證,幾乎沒有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這明顯有別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
在歐盟、加拿大等地,發行和管理現金的費用佔其本地生產總值的0.5%,在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更可高達1.7%。央行數碼貨幣雖也涉及發行成本,但因採用電子技術而大大減低現金管理成本;其所用區塊鏈技術,亦可免除傳統交易的中介機構,加快交易速度。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現時國際跨境轉賬交易的成本約為7% 【註4】,亦即中介機構的利潤。央行數碼貨幣推出後,有助減省有關成本。
央行數碼貨幣有零售和批發之分。零售層面為市民大眾和企業而設,可提供電子支付之便。批發層面則供金融機構使用,其中多屬即時支付結算系統(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system)的成員,適用於銀行之間結算,特別是跨境結算,這正是香港從傳統金融中心,轉型為數碼金融中心的核心基礎設施。
在香港的零售層面,目前通行的電子支付工具有信用卡、八達通,以及電子錢包如PayMe、支付寶、WeChat Pay等。由於支付終端常須按交易金額比例繳納手續費,難免影響零售商戶的安裝意欲,窒礙全面推廣電子支付(參見筆者在本欄的上一篇文章 【註5】)。零售型央行數碼貨幣與現有電子支付方式的主要分別,在於前者由中央銀行提供信用保證,不需依賴銀行賬戶,因此不用實名登記,可保護個人私隱;並且支援離線交易、免費提款,在安全性、技術以及功能方面均為電子支付帶來突破。
環顧全球,零售型央行數碼貨幣主要用於本土市場,而香港與內地經濟聯繫密切,更能充分發揮兩地央行數碼貨幣的長處,跨境零售支付尤其受惠。最近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金管局,就數字人民幣在香港的使用進行技術測試,為通過央行數碼貨幣推動兩地零售支付邁出重要一步。金管局應繼續與人民銀行合作,推出內置數字人民幣與港元數碼貨幣的雙幣電子錢包,兼具兩種貨幣互相兌換的功能,以便利跨境消費和支付服務。
至於批發層面,特區政府應把握自身優勢,研究透過「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ultiple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Bridge)項目【註6】,與世界各地的央行數碼貨幣連接,將香港發展成批發層面的央行數碼貨幣中心。央行數碼貨幣的跨境應用,可疏通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本流動,足以令香港和內地之間的跨境金融活動更上一層樓。
目前,深圳與香港股市互聯互通機制(「深港通」)的資金流動採取閉環式,內地投資者若要把香港股票轉為債券投資,須先賣出股票,讓資金通過「深港通」回流深圳,再以其他途徑投資香港的債券產品。這不但增添成本,更有坐失投資良機之虞。央行數碼貨幣有助解決這個問題,例如規定數字人民幣,只許用作購買已獲批准的幾類香港投資產品,讓在港投資的內地投資者,獲得較大靈活性之餘,同時滿足有關資本流向的監管要求。同樣,若股票通可使用央行數碼貨幣,跨境資金流向符合監管要求,就可適度放寬對南向投資的限制。
現時美國僅佔世界貨物出口總值8%,而全球貿易以美元結算的比率卻高達87%;反觀中國所佔的份額則分別為14%和2%。由此可見,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大有提升空間。央行數碼貨幣的發展,無疑是人民幣走向國際的一個有效方案。假以時日,隨着加入「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的經濟體及有關貨幣日增,數字人民幣的海外使用和兌換將愈見方便。香港可憑藉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促進數字人民幣和海外央行數碼貨幣的兌換,進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香港於2018年10月啟動的區塊鏈貿易平台「貿易聯動」【註7】,已先後與新加坡、歐洲及內地的相關平台合作,改善貿易流程,從而推廣貿易數碼化。「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可陸續引入此類區塊鏈貿易平台,配合自身的貨幣兌換和跨境匯款服務,共同推動以數碼貨幣為核心的貿易金融發展。由於數碼金融系統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金管局應以整體協同發展為基礎,制定完整發展策略,兼顧法律框架、風險管理等因素。國際結算銀行則可從中協調,為各國中央銀行提供交流平台。
有關推出港元數碼貨幣的研究目標,在於以低成本為市民提供新式而高效的零售支付選擇,而非為求取代現金、八達通、信用卡、「轉數快」等支付方式;金管局應加以深入研究,確保港元數碼貨幣與現行零售支付方式兼容。若要加快落實港元數碼貨幣,不妨考慮公私營合作模式,例如由覆蓋率甚廣的八達通與電子錢包供應商合作。金管局可參考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方案,從簡入手,如派發政府補貼、繳交公用事業賬單等,鼓勵市民使用電子錢包,並可減低款項被挪用的風險。再者,更可將補助金設定為只供消費用途,確保有助刺激經濟。長遠而言,央行數碼貨幣日後可用於各類公共服務,便利政府和市民。
近年來,八達通雖已開始支援新的電子支付系統(如「轉數快」)增值,但系統故障時有發生,技術水平有待提升。該公司若能與金管局合作,推出港元數碼貨幣,則既有望改良支付技術,同時助推數碼經濟,一舉兩得。
在本港推廣金融教育,不但加深普羅大眾對央行數碼貨幣的認識,亦可增強這一新式貨幣的認受性,其作用毋庸置疑。央行數碼貨幣作為數碼金融的關鍵基礎設施,其發展端有賴業界的協調和合作。正當中國人民銀行審慎推動數字人民幣的跨境發展,香港萬勿錯失良機,更應悉力發揮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由本地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致力推廣,務求令特區成為數字人民幣的重要中轉平台,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註1】:”BIS Innovation Hub work on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2021
【註2】: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2021年7月
【註3】:金管局公布「金融科技2025」策略,2021年6月8日
【註4】:”An analysis of trends in cost of remittance services: Remittance Prices Worldwide“, The World Bank, March 2017
【註5】:〈電子支付 時代洪流〉,謝國生、何敏淙,《信報》,2021年9月15日
【註6】:有關「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項目的聯合聲明,2021年2月23日
【註7】:貿易聯動
謝國生 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首席講師、新界鄉議局當然執行委員
何敏淙 港大經管學院經濟金融學助教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